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 林宇促加強發掘隱蔽長者、主動關懷 社工局:將核查風險個案、主動接觸未如期續期福利津貼的受益人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天鴿」是天災是人禍?內地專家未回應 氣象專家:專業隊伍是預警最根本因素

2017-09-16 17:45
「天鴿」做成嚴重災難,是天災是人禍?國家減災委員會組織了多個範疇的專家日前抵澳,協助澳門總結和評估「天鴿風災」及檢視和完善重大災害應變總體計劃,但今日會見傳媒時未有正面回應此問題。而就將來的防災工作,幾位專家分別表示,澳門建水閘抗洪是「很有必要」,又認為要加強本地發電的能力,並且需加強氣象專業隊伍的建設,及細化颱風及風暴潮級別。
內地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今日見傳媒時表示,這次風災給澳門造成重大傷亡及損失,這次專家組通過交流及共同探討,對澳門下一步的防災減災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及建議,下一步有近期及中長期的工作要進一步合作交流。又表示之後會根據澳門特區政府的需要,及中央政府的要求,建立一個長期合作交流的機制。
水利專家:建水閘是必要的 築堤高度未定案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蔣肖表示,「天鴿」是1953年以來最厲害的一次颱風,比黑格比更強烈,海潮則比1925年的紀錄高出半米以上,認為從現時災害的情況看來,最嚴重的海傍區通過建水閘來控制洪水災害,是很必要的,但現在前期工作還在做,需要進一步論證和完善,設計方案。他又指,築堤方面這次也有一些建議,但還要經過深入研究及進一步技術論證。「因為這涉及老城區的改造,和老百姓生產、生活的影響。」具體的高度要和水閘結合起來,統籌研究及論證,又指築堤可以和水閘分期施工,不一定要等水閘先建完。
電力專家:加強本地發電 也建第三通道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黃曉莉表示,這次「天鴿」風災,澳門電網及珠海電網斷開,造成澳門大規模停電,認為可透過推進澳門電網和珠海電網第三通道的建設,保障對澳供電的可靠性,並研究在大風暴的情況下,澳門變成「孤島」下的運行方案,「因為澳門本地還是有一定的電力裝置,總容量可接近本地負荷的百分之五十,如能在大故障的情況下,實行孤網運行,可以保障島內重要負荷不中斷供電,這是要進一步研究的方案。」她又表示,希望能夠推進本地的保障電源的建設,「這在澳電也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在路環建設新的燃氣機組。」又指需要針對性制定電力設施防風防水的標準及規範,並對水浸地區電力設施進行差異化設計,真正做到電力設施不再在這大災害下出現大範圍水浸問題,提高保障供電及恢復供電的能力。
在設施完善前,再來一個「天鴿」,澳門又有足夠的防禦能力嗎?黃曉莉表示,目前澳門的防禦能力還有幾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這是我們一個基本的判斷,改造和建設肯定沒那麼快,也是建議特區政府儘快起動專項防災抗災的規劃,儘快起動改造的工程。」
氣象專家:專業隊伍是預警最根本因素
國家氣象中心台海中心研究員錢傳海表示,「天鴿」是在最鼎盛期登陸,加上天文大潮,加重了災害,認為需要加強颱風及災害性天氣的研究,提升預警能力,並加強專業隊伍的建設,「氣象確實是個高科技的行業,我們需要計算機人員、大數據處理人員、人工智能的專家、懂得天氣變化的專家。專業隊伍的建設,是未來做好颱風預報、預警最根本的因素。」又表示「氣象無邊界」,如可加強澳門、香港、內地,如廣東的資料共享,將有助澳門氣象局更好地了解颱風的動向,做好下一步預判。
他又提出可細化颱風的等級,「因為當你告訴公眾一個颱風來了,和一個『超強颱風』來了,公眾的關注程度,引起的防災意識是不一樣的。」又指澳門氣象局對風暴潮的警告分三級,「一米以上就是黑色等級,但『天鴿』引起的風暴潮高逾兩米」,認為將來在規範和流程調整方面都要吸取『天鴿』的教訓,為將來的防災做好準備。
是天災或人禍? 專家未回應
閃淳昌補充,澳門建設防洪閘對中山亦有一定影響,如何既考慮內地,又考慮澳門,需要協調聯動,又指通過這場災難,內地及澳門將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協調聯動,特別是粵港澳的合作機制會進一步完善。
被問到今次風災中人命及財物損失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幾位專家則未有回應。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