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 今日起 申請人可經電子申請系統查詢長者公寓申請結果
  • 4名小學生涉多次辱罵及襲擊一名女長者 司警局:未成年人犯罪須負法律責任
  • 議員籲以「人才引進」留住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賀一誠:現時符合要求不足兩百人
  • 賀一誠:本澳很多自殺個案涉及中學生及長者
  • 中央已批外籍家傭可到「新街坊」工作 賀一誠:暫未有申請
  • 議員促發展總部經濟 賀一誠著議員認識「經濟形勢」須先待本澳經濟回復
  • 賀一誠:祐漢新村舊區重整今年開展 順利樓首開工
  • 賀一誠:馬會地段需五至十年發展多功能場地 不興建住宅或賭場
  • 兩幅行賄歐文龍土地被判澳門特區 林偉夫婦不服上訴 終院維持原判
  • 鄭新聰:在維護國安問題上 只有「一國」之責 沒有「兩制」之分
  • 賀一誠:特區維護國家安全體系持續健全
  • 長者公寓首階段申請單位增至1,500多個 首三年使用費八折 預計首批759個單位今年第四季入住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以力所能及方式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的訊息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應力所能及 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訊息
  • 指填海造陸破壞大 保育團體批政府為建「生態島」寧填海也不建廢料篩選設施

趕絕劇院不如訂立標準 林翊捷:趕啲唔趕啲 其實唔公平

2017-10-20 10:51
法務局《檢討行政條件制度》諮詢文本,建議限制劇院及電影院的經營場地,自是引起文化界激烈反對,另方面這個議題也牽涉到城市規劃及管理。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認為,北區缺少體育及藝文設施,而工廈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如果真如文本所言,因為「噪音、防火安全、機電等多方面可能影響到公共利益」,政府是次修法的對象就不應只是藝文空間。「體育訓練場地,或宗教團體聚會亦可有百多人參加。如果影演危險,難道這些不危險?」
聚眾不只劇院電影院
林翊捷表示,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文創產業,而當中亦包括影演項目。現時大量影演團體已經進入工廈,這是客觀事實,亦反映需求。他指,從規劃上而言,澳門工廈旁邊亦建了住宅,顯示政府認為工廈並不是非常危險。「如真的發生像香港的工業大廈大火,或工業大廈有有毒氣體,煙一樣會攻去旁邊住宅,但很明顯現時澳門政府自己的判斷都覺得,這些工廈並非那麼危險,在旁邊建住宅亦沒問題。」
他表示,如果真如文本所言,因為「噪音、防火安全、機電等多方面可能影響到公共利益」,政府是次修法的對象就不應只是劇院及電影院。他指,工廈中有不少是社團的聚腳點,而社團往往有幾百甚至數千人,還有一些體育訓練場地,或宗教團體聚會亦可有百多人參加。「如果影演危險,難道這些不危險?」
「所以重點不是影演,是客觀地看它所聚集的人數。其他武館也好社團也好,擺幾千人都唔理。整個思考的方向是有問題的,也跟現實正運作的方式不配合。」
利用工廈 物盡其用
他指出,現時市民有藝文設施的需要,工業式微,工廈正好可以供給這個空間,「如一刀切禁止,這些藝文設施的空間又從哪裏供應?」對於文化局曾表示近年努力開展場地工作,林翊捷說:「那就起咗先立法。現時文化局講嘅場地,有啲連地盤都未開。遠水不能救近火。如是有新場地,團體逐步遷出,這是有時間表有路線圖,但現在看不到。」
「如一刀切趕走他們,整個支持文創政策又怎辦?藝文團體可能要結束。即使幾年後再給他空間,可能整個團隊都散掉了。他們不能維持運作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環觀世界各地,不少地方如新加坡在規劃屋邨時會劃定一定比例的地方,供讓藝文或文創團體進駐,但澳門並沒有,林指,澳門沒可能剷平重建,故應該利用現有的空間去補充相關設施。「這是無可厚非,亦是物盡其用。」他認為,既然北區缺少體育及藝文設施,而工廈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其實在空間上已達至了一種平衡,拆了一個北區的設施,在其他地區補回,意義已不同。「有時我去一個場地,可能因為接近我住的地方,有一個便民作用。當一些團體離開那區後,就服務不了那區的人。」
趕絕藝團更難掌握實況
他指,是次文本的建議牽涉了工務局及文化局,而根據工廈要作工業用途的規定,工廈內的武館、宗教團體、社團或影演團體,現都處於灰色地帶。「一次過趕曬出嚟唔係辦法,趕啲唔趕啲亦其實唔公平。」認為是次修法方向應是如何令這些用途的空間可以做到合法及符合安全標準,而非「一刀切」地規定除酒店及商廈外全都禁止,把藝文團體趕走。「設定一些條件,空間多大,最多只能聚集多少人,或需要有甚麼消防設施,告訴大家怎令件事合法,讓他們光明正大地存在。」
他表示,如趕絕藝團,團體有可能要地下化,政府就更難掌握工廈內的情況。「是否更安全?我看不是,是更危險。」他表示,如團體在工廈內都有合法地位,政府就會有紀錄,可以掌握各層有哪些活動在進行。「例如一樓是劇場,二樓是教會,三樓是體育。就算有危險時,都會知道體育會及教會該沒有甚麼危險品,可能是五樓有工廠,其實是更安全。」而從文化局角度而言,亦能更好地掌握各種文化設施或空間的生存狀況。長遠而言,工務局在法定規劃亦應考慮工業用地是否只可工業用途。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