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工聯文委參訪江門
  • 公總青委會了解審計
  • 福州三山同鄉會晤閩商務廳
  • 同心演唱會傳承傳統文化
  • 工聯筷子基親子外遊促溝通
  • 安徽統戰部訪省級政協會
  • 粵澳工商聯珠企交流大健康
  • 基層公職協撐珠慈善活動
  • 各界:同心協力護國安
  • 江西僑聯訪僑總擴合作
  • 特首冀深化澳佛旅遊合作
  • 賀一誠晤聖普副議長
  • 賀:澳優勢助安企拓內地商機
  • 和諧廣場今起臨時交管
  • 美高梅團隊齊閱讀弘工匠精神
  • 新聞特搜
  • 澳大學者解密人參屬植物抗菌
  • 粵貿促會訪中西學院促合作
  • 菜農校園之星才藝賽精彩紛呈
  • 勞幼華師附幼締結姊妹

深刻理解中共十九大精神精髓要義<BR/> 推進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①

2017-11-13 06:35

    深刻理解中共十九大精神精髓要義

    推進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①

    澳門中聯辦主任    鄭曉松

    (上接A1版)從上述目標任務可以看出,實現全體中國人民擺脫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為民情懷和執政信念。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8年的持續努力,中國已經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在扶貧工作難度加大的情況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又有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000多萬,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的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截至二○一六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4,300多萬人。我們的目標是,到二○二○年使這些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也就是說平均每年還要減貧1,000多萬人。實現這一目標意味着,中國要比聯合國提出的全球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的時間提前10年。

    那麼,貧困人口達到甚麼樣的生活標準就算是脫貧了呢?這個標準就是,以二○一一年人民幣不變價計算,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2,300元,目標是“兩不愁、三保障”。“兩不愁”,就是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現階段怎麼扶貧呢?中央提出要精準扶貧,首先是建檔立卡,對每一戶貧困人口的情況都要摸清楚,也就是他們貧困的原因是甚麼。比如是因病,還是根本沒有勞動能力,或是其他原因。然後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措施。從全國來講,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措施:一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對有能力的貧困人口,政府給予資金支持,幫助他們發展生產。二是“異地搬遷”脫貧一批。對於生活在山上或不宜居住地區的貧困人口,把他們搬出去。三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有的地方既是貧困地區,又是重點自然保護區,還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給他們補償,使他們不去砍伐森林、破壞生態。四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通過教育和職業培訓,使貧困人口掌握生存技能。五是“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目前4,300多萬貧困人口中,大約有2,000萬至2,500萬人沒有勞動能力,這些人只能靠社會保障來解決脫貧問題。

    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從扶貧攻堅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實已經進入了決勝階段。同樣,其他各領域的工作也進入了收尾攻堅的關鍵階段。中共十九大在這一歷史性時刻召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作出戰略部署,吹響決勝的號角

    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

    中共十九大之所以十分重要,同時還在於,這次大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

    那麼,甚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先生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簡單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科學思想體系。如果說特色,其特色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準確概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翻開中華民族近百年的奮鬥史,可以看出,我們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並不容易。鴉片戰爭後,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艱辛探索,嘗試了很多道路,比如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但終究未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劇命運。最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走上了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既有成功也有教訓。在鄧小平先生的領導下,我們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充分說明,這條道路是正確的,這套制度也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否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否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無法解釋中國如何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法解釋改革開放以來如何成功使七億人脫貧,無法解釋我們所創造的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兩個百年奮鬥目標

    為甚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承載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夙願和夢想。二○一二年十一月,也就是中共十八大剛剛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二○二○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二○五○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二○二○年前後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共十九大就正好處於這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交匯點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後,如何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這些都需要在十九大上進行部署。因此說,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

    正是在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共十九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兩個一百年”之間的三十年(二○二○至二○五○年)作出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即:第一個階段,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繼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確定“三步走”戰略後的又一次重大戰略謀劃,是最終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部署。如果以“接力棒”來比喻,第一個百年目標衝刺收官,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接力賽”的最後一棒;第二個百年目標順利開局起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則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場新的“接力賽”的第一棒。這最後一棒和第一棒的“執棒者”,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跑好“接力賽”的這兩棒,無論對中華民族還是對全人類來講,其意義都是重大而深遠的。

    多黨制無遠大目標

    能夠在接續奮鬥中成就偉大事業,也反映了我們這條道路、這個制度的優越性,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去年,我陪同中央領導同志到歐洲訪問,向外國朋友宣講中國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外國領導人很感慨地說,只有中國共產黨、只有實行社會主義,才能謀劃這麼長遠。對於他們來講,實行多黨制,沒有那麼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四、五年以後,都不知道還能否繼續執政,沒辦法想那麼長遠。他們還講到,你們是全心全意為全體人民服務,這一點我們也做不到,我們是為選民服務,考慮的是拉選票。有些事情我們知道對老百姓有好處,但我們目前在野,就不能讓這些事做成,因為做成了之後,選票都送給執政黨了,那麼我們就更上不了台了,好事要留着爭取我們上台之後再做。這也從側面證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為全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不懈奮鬥;也只有中國共產黨人,才能擔負起這一使命。

    (按:小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