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蔡式「國防報告書」刻意「示弱」有何玄機?

2017-12-28 20:16
  台灣當局「前國防部」前日公佈其二零一七年「國防報告書」。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國防部」每兩年公佈一次「國防報告書」,因而這是蔡英文上台後的第一本「國防報告書」。本年度的「國防報告書」以「守疆衛土、看見國軍」為主軸,全文六萬多字,分為五篇,包括戰略環境、「國防」整備、「國防」自主、「國防」治理和榮耀「國軍」等,搭配一百五十九張彩色照片以及大量圖表。封面以台灣島本土為意象,「國防部」稱這是「將國防置於台灣中央山脈上,象徵國防是國人的靠山,顯示國軍與台灣這片土地緊密相依」。
  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先後兩次上台後的首份「國防報告書」,其防衛戰略存在著極為重大的差異。實際上,陳水扁二零零零年上台後,其餘翌年發表的「國防報告書」的防衛戰略是「決戰境外」;而蔡英文上台後首份「國防報告書」的防衛戰略則是「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也就是說,陳水扁的「決戰點」,落在「海峽中線」以西的解放軍防守空域和海域,是屬於進攻型的「防禦」;而蔡英文的「決戰點」,則退縮回到台灣本島的海濱灘岸一線,而放棄了「海峽中線」以西一百多公里的空域和海域,甚至連所謂的十二海裡「領海線」也不要了,而且也有可能會放棄金門、馬祖等靠近大陸沿岸的島嶼。
  這除了是蔡英文認知到,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大陸軍力飛躍進步,大陸總兵力是台灣兵力的十倍,武器裝備在彈道飛彈﹑先進戰機及軍艦方面已具絕對優勢,且整體戰力已具封鎖台灣及奪佔外(離)島的能力;而台灣的軍力則相對落後,真正具前瞻、能夠建立核心嚇阻能力的項目是零,已經喪失了對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因而「實事求是」地收縮台灣「國軍」的防守戰略,將防衛線退回台灣本島的海岸線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什麼戰略考量?
  這放棄「海峽中線」,就大有文章,幾乎等於是將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割裂開來」的同義詞,比五十九年前杜勒斯逼令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實行「劃峽而治」,亦即是實施「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還要嚴重。因為杜勒斯還強調了「海峽中線」,而蔡英文則連「海峽中線」也不要了。
  所謂「海峽中線」,並非是法定的界線,只是當年美軍執行《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協防台灣期間,基於台海防衛作戰之需要,衡量海峽甚為狹窄,作戰縱深不足,而在其主導下所推出的一條「假想界線」。美軍基於控制衝突規模等考慮,要求台軍戰機、艦艇必須在台灣「海峽中線」以東運行,否則就得不到美軍安全保障。由於對該「海峽中線」進行圖上作業的是美軍太平洋總部一位名為戴維斯的幕僚軍官,故台灣海峽中線又稱「戴維斯線」。
  中國大陸方面從來沒有承認過此一「海峽中線」,並一再重申台灣海峽屬於中國內水,並無國際法所稱的「畫界問題」,因而台灣當局的「海峽中線」完全沒有法律約束力。何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方面一般不輕易越過海峽中線,但決不會承認這條線。不過,在當年兩岸軍事對峙時代,由於當時解放軍的海、空軍的裝備明顯落後於台灣軍方,因而解放軍的戰機、軍艦,在執行巡邏、演習任務時,絕少「越界」。但當台軍越界並帶有挑釁性質時,必然「開火」,實際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幾場海戰及空戰,比如著名的「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等,就都是在台軍的軍艦、軍機過了「海峽中線」,並帶有威脅或挑釁性質,才打的,而台軍也因「理虧」而被打得「很痛」也不敢開聲「抗議」。儘管如此,正因為「海峽中線」只是一條軍事控制線,不具有所謂「國界線」的意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視為兩岸軍方「有軍事接觸」,「國共內戰仍未結束」的重要象徵。
  金門、馬祖被視為聯繫兩岸的紐帶。在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中,杜勒斯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要蔣介石從金、馬「撤軍」,把台灣與大陸完全隔離開來,然後再利用聯合國「托管」台灣,而實現其「兩個中國」的陰謀。為了粉碎美國製造「劃峽而治」的陰謀,毛澤東下令「雙日不打炮」,以利蔣軍得到彈藥糧食後勤補給,得以「長期固守」。後來,還決定停止了收復金、馬的軍事行動。蔣介石先生也從「雙日不打炮」中悟出毛澤東的政治意圖,對美國記者公開表示「假如杜勒斯先生真的是說了那句話,即亦是片面的聲明」,「無接受的義務」,並宣稱堅決不從金、馬撤軍。毛、蔣兩位領袖的默契,粉碎了杜勒斯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
  陳水扁的「決戰境外」,雖然是將「海峽中線」視為「境界線」,但還是使用在「軍事」的範疇內,因為當時他仍然遵守其宣示就職時承諾的「四不一沒有」,而且尚未提出「一邊一國論」。何況,陳水扁「決戰境外」的具體內容,還包括倘解放軍進攻台灣,台灣軍方將派出F-16戰机群攜帶「精靈炸彈」及「小牛導彈」,對長江三峽大壩進行攻擊。但後來湯曜明出任「國防部長」後,聲稱「決戰境外」易讓外界產生「台軍要到大陸打仗」的疑慮,因而曾對外說明,「決戰境外」的「境外」,指的是台灣海峽。
  如今,蔡英文的將決戰點縮回台灣本島的沿岸海灘,放棄了「海峽中線」。其實,當解放軍大批兵員登陸時,如此漫長的海岸線如何有效地防阻?何況,在登陸之前,早就以密集飽和的導彈及空中轟炸,摧毀台軍的反擊能力,根本無法實現「濱海決勝、灘岸殲敵」。
  因而這個防衛戰略除了是放棄「海峽中線」,帶有「準台獨」性質之外,其實也有可能是向美國佬「示弱」,爭取美國出售較先進的防禦性武器。因此,蔡英文就曾說過,將會適量增加軍購預算。而今年版的「國防報告書」更直言,中共空軍軍力已具第一島鏈以西的制空能力,換言之,台灣已是其囊中物,制空戰力已不是對手。這就是乞求美國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的最佳籍口。
  為了要把美國佬「拉下水」,「國防報告書」首次並刻意提到在「夥伴關係」的軍事合作項下的台美軍事合作,詳盡介紹台灣與美國依據《與台灣關係法》作為「雙邊關係」的準據,美國持續供售台灣所需的「防衛性武器」,確保台當局維持足夠的「防衛能力」,並建立全方位軍事交流管道。部隊層級交流協訓、觀摩操演、整體戰力評估,高層會談雙邊互動等,在質與量均有實質進展,象徵「美國對台灣具體的支持與安全承諾」。此外,「國防報告書」還透露,台灣軍方願意加入美國的「印太戰略」。
  為了強化蔡政府此訴求的迫切性及必要性,「國防報告書」還特地把解放軍機艦從二零一六年八月到今年十一月底遠海長訓的次數列出,並畫出每一次航線圖,共有二十三次軍機近台,及二次航艦近台紀錄。報告還稱,中國大陸常態化執行東海警巡、南海戰巡,具有跨島鏈作戰能力。其實,從「國防報告書」所附之圖來看,二十三次軍機「繞島飛行」,都沒有進入台灣地區的「防空識別區」,因而對台方影響不大;反而是突破了美國最在意的「太平洋第一島鏈」,就「威脅」到美國在太平洋西岸尤其是離島的安全。這就等於是向華府行使「激將法」並「喊話」:決不能再「袖手旁觀」了,必須趕快堵塞「漏洞」!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