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內地首季經濟增長超預期 專家:投資與進出口帶動
  • 跟隨主權評級調降 惠譽降六家國行評級至負面
  • 退市新規引發股民恐慌 證監會緊急澄清
  • 首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6.2% 城鎮調查失業率5.2%
  • 內地穩增長政策顯效 一季度GDP同比增5.3%
  • 首季商品房銷售按年跌27.6% 3月一線城市房價降幅擴大
  • 國家隊增持四大行 六個月爆買近50億元
  • 何立峰赴鄭州調研房地產工作 強調全力以赴保交樓
  • 央行縮量續做1,000億MLF 一年期MLF連八個月不變
  • 內地出台《舊換新行動方案》 官員:要做到家喻戶曉
  • 內地擬擴大碳交易市場主體 鋼鐵建材等行業有望納入
  • 3月製造業PMI數據令人振奮 高盛花旗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 節後價格季節性走弱 內地3月CPI微增0.1%
  • 歐盟對中國風力渦輪機發起調查 商務部提出嚴正交涉
  • 亞開行預測中國經濟增長4.8% 亞洲經濟增長仍然強勁
  • 外媒指中國車企擬放棄美國市場 轉往拉丁美洲發展
  • 台4月缺工110.6萬人創新高 連續14個月缺工逾百萬人
  • Zara否認撤出中國內地 強調正優化升級門市
  • 李強主持專家與企業家座談會 促提升宏觀政策向微觀傳導實效
  • 強調與歐盟對華電動車調查無關 王文濤談白蘭地反傾銷調查

DIY「三無」口紅 痛風飲雞湯 美食片《舌尖3》被罵翻

2018-02-26 06:02


中央電視台出品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讓不少觀眾隔著熒幕流下口水。時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國》於春節期間在央視播出第三季,再度掀起收視高潮,不過,在口碑上,成績卻一路下滑。網友批評,作為一檔美食紀錄片,《舌尖3》不關注食物本身,卻重點著墨於感人的故事、煽情的講解。更甚至出現自製「中藥口紅」的片段,原材料疑似購置於淘寶店,存在「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品質合格證及無生產廠家)的質疑,而且片中出現常識性錯誤、地方特色文化解釋錯誤等。

《舌尖3》介紹自製「中藥口紅」引發爭議。(互聯網圖片)

大型美食類紀錄片《舌尖的中國》2012年一經播出,便迅速受到全國觀眾的追捧,被認為是1990年代以來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紀錄片,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在淘寶網上紛紛熱賣。《舌尖》第一季更被以單集40,000美元的價格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覆蓋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之後2014年播出的第二季更上一層樓,在首輪海外版權銷售上,以單片銷售額35 萬美元刷新海外發行的紀錄。

頂著前兩季的光環,《舌尖3 》於2014年招標時,獲人民幣2.6億元廣告。《舌尖3》今年大年初四(2月19 日)重歸熒幕,萬眾期待下,首集就創下全網播放量逾2,000萬、收視同時段第一的好成績。

食物篇幅少 過分煽情

不過,在口碑上,《舌尖3》的成績卻一路下滑。《舌尖3》一共八集,截至2月25日第七集播出前,在提供電視、電影評分的「豆瓣」網站上,該片已經從最初的8.0高分下滑到4.5分,共32,438名網友參與評分。而前兩季的評分則分別為9.3分與8.4分。有網友描述自己觀看《舌尖》系列的心情:

「第一部,口水長流饞到深夜舔屏;第二部,淚水、口水各半,有點不是滋味;第三部,哎,白攢了四年的口水!沒有口水,只能找茬(挑錯誤)」。

《北京青年報》舉例,《舌尖3 》第四集介紹中醫藥大學學生自製的「中藥口紅」,引發網友質疑,「作為美食紀錄片,是在呼籲大家吃口紅嗎」?網友發現,製作口紅的原材料疑似購置於淘寶,屬於「三無產品」。而在沒做任何殺菌和防細菌滋生處理、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自製口紅,保質期很短且容易酸敗變質,一旦細菌繁殖進入口腔,將出現很多問題。

此外,節目還出現常識性錯誤,將大口黑鱸(美國加州鱸)當成花鱸。經過反覆比對,上海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視頻中太湖漁民打撈上來的是大口黑鱸,而不是節目所要表達的花鱸。另外,在節目中,女兒為痛風的父親煲雞湯的做法,也被專家批評會對觀眾造成誤導,因為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飲用葷湯,即使要吃肉,也需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適當進食。而更多網友則批評節目「過分煽情」。例如第五集出現「青島摔麵」,大篇幅講述製麵師傅靠麵養家的不易,也出現重病媽媽為女兒做早餐的故事。

節目組:觀眾不適應創新

對於爭議,2月23日,《舌尖》節目組在官方公眾號上做出回應指,由於前兩季帶來的現象及傳播效果,時隔四年才面世的第三季免不了被拿來與前兩季進行對比。第三季「如果沒有更多的創新、突破和發展,受眾也不會滿足」,「出於思維慣性和審美慣性,難免有不少觀眾對第三季的創新之舉一時無法接受」。

2017年10月,央視紀錄頻道製片人、《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正式從央視離職。《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總導演替換為劉鴻彥。劉鴻彥表示,想在前兩季優秀的基礎之上,更多地增加一些文化色彩;希望呈現食物是怎麼做的,再把背後附著的東西挖掘和呈現出來。

章丘鐵鍋成爆款 民眾瘋搶 銷量增6,000倍

《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中出現過的食物,一般在電商平台的搜索量和成交量都會大增。但第三季催生的第一個爆款不是食物,而是一個鍋——山東章丘鐵鍋。節目中講述,「章丘鐵鍋以古法煉製,經過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高溫冶煉、36,000萬次捶打」,最終製出傳熱均勻、結實耐用的鐵鍋。

節目播出後,在濟南市內的章丘鐵鍋「同盛永」體驗店,擠滿前來「尋鍋」的人,甚至有人提出要把體驗店裝修在牆上的鐵鍋拆下買走。在網購平台上,章丘鐵鍋也賣斷貨。根據天貓官方公布的數據,《舌尖3》播出後四天,章丘鐵鍋在天貓上的銷量已經同比增長近6,000倍。連章丘鐵鍋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都要發聲明,呼籲大家理性消費。

章丘鐵鍋「同盛永」傳承人之一的劉紫木表示,鐵鍋需手工鍛打,年產量約15,000個,原本就供不應求,《舌尖3》播出後,數千個鍋賣光,訂單已排到兩年後,還有來自全球數十萬個鍋的訂單。他說,希望大家申請退款,等熱度過去慢慢購買,不要讓傳承染上過多的金錢味道。目前,網絡上,原本人民幣320 元一個的鐵鍋被炒至千元以上。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