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同心濟世善氣迎人——記澳門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

2018-02-26 04:13
  提起同善堂,澳門民眾尤其是華人社群幾乎無人不曉。這個創建於1892年的慈善機構,已經陪伴澳門市民125年,至今仍是為貧弱民眾遮蔽風雨的參天大樹。
  扶困濟貧 華人之光
  沿著澳門半島市中心的新馬路西行,過了噴水池後在一個小路口向右拐,就來到了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這裡還是同善堂總堂及同善堂中學、診所、藥局的所在地。同善堂成立120週年時,這座中西合璧的綠色三層小樓,被改為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2012年12月10日正式開館。
  陳列館一樓大廳曾是同善堂贈醫施藥的中醫診所候診室,如今是主要展覽大廳。懸空的木樑結構、仿意大利水磨石柱體及中式六角形花紋地磚,上世紀20年代的建築風格撲面而來。
  大廳右側是一面瓷像牆,據工作人員梁小姐介紹,這是1924年同善堂遷到這處新址時,為感謝捐助者而設立的紀念牆。三樓還為另一批捐資人設立了“長生祿位”,至今每逢年節時還會以香油供祭。
  館內還陳設著一個大大的“請茶桶”及施茶櫃,梁小姐告訴記者,這雖然是一件複製品,但再現的是同善堂從上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的一項善舉:為方便路人解渴而設在澳門街頭不同地點的4處“飲水站”。
  大廳正面還立有孔子神龕,代表同善堂尊敬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和“善教”理念。當年同善堂設立義學,學生每天到校時均會先敬拜孔子。二樓現為值理(即輪流擔任的理事)會會議室,三樓是過去的私塾,現在也是對外開放的展廳,展示牌匾、對聯等文物。
  陳列館至今已整理檔案文獻600多份、文物1100多份,照片17.6萬幅,以讓建築說故事、原創動畫紀錄片《歲月如歌》和電子導覽三種形式,向民眾敘說同善堂100多年來“同歌善舉”的故事。
  世代更替 宗旨不變
  據史料記載,清末年間澳門天災人禍不斷,而當時的澳葡政府賑濟不足,尤其對華人的救助極為有限,於是一群熱心公益的港澳紳商發起成立以“同心濟世,善氣迎人”為宗旨的同善堂。
  梁小姐告訴記者,同善堂初創時期的救濟主要集中在贈醫送藥、施棺喪葬及創辦義學等,為亟須救助的華人雪中送炭。隨著時代變遷,同善堂的社會救濟與慈善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以華人為救濟對象的互助組織逐步向無分國籍的公共慈善機構轉變,今日已擴至助貧施濟、贈醫施藥、免費教育、免費托兒和敬老護老五大服務範疇,是澳門最具規模的社會救濟與慈善機構之一。
  在三樓展廳,通過《歲月如歌》這部動畫紀錄片,記者了解到同善堂學校由1924年成立至今,一直實施免費教育。由原來只有十幾人的私塾式義學,逐步發展成為首間由幼稚園至高中的15年完全免費教育的學校,並設有晚間成人教育部,開辦電腦、會計、英語、日語、葡語和普通話等專業班。
  1941年秋創辦的“同善堂藥局”,時至今日已有3間診所,澳門市民可以不花一分錢,免費獲得一次性中醫、跌打、針灸、理療、西醫、牙科等服務,平均每日診治700多人次。另有兩處診所正在籌建之中。
  抗戰時期,同善堂的善長們在自己的醬園廠煮粥施濟貧民難民,最多時每日施派近萬份。從1968年起,同善堂由施粥改為每月一次派米10斤,春節前派15斤。殘疾老弱或孤寡的貧困者,都可申領“領物證”,每年冬季派發棉被、棉衣和毛衫。遇到大災害時,值理們會親臨現場慰問災民施與緊急救濟,並安置遺孤進入同善堂托兒所或中學。
  同善堂經費來源除了部分堂產收益和政府的支持外,大部分來自澳門和海外各界人士及社團的捐助,並且每年舉行沿門勸捐活動以籌措經費。2002年同善堂被特區政府授予仁愛功績勳章。
  與時俱進 薪火相傳
  說到同善堂,不能不說的一個人物就是澳門傑出的社會活動家、被百姓稱為“大慈善家”的崔德祺。據史料記載,崔德祺1942年進入同善堂,1953年被選為同善堂主席,擔任這一職務50多年。這位曾歷任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建築置業商會會長、澳門特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澳門立法會副主席等要職的風雲人物,曾坦言自己最為看重的,就是同善堂主席這一職位。
  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林發欽所長告訴記者,同善堂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是澳門歷史悠久的慈善機構之一。創建者和組織者多是華人社會精英,大力參與澳門社會建設,與澳門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崔老先生擔任同善堂主席後,致力於傳承創新,不斷完善同善堂的組織架構及堂務運行模式,強化科學管理,為這個百年老店注入新活力,使之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為傳承“同心濟世,善氣迎人”的精神,10多年前同善堂就開始進行“年輕一代認知同善堂”活動,學校的老師們還編撰了《同善堂中學、小學生校本課程》小冊子,向中小學生介紹同善堂歷史,培養學生互助友愛的思想品德。
  現任同善堂值理會主席崔世昌表示,本屆值理會增聘社會俊彥入閣,50位值理秉持傳承創新,力求慈善服務與時俱進。展望未來,同善堂慈善服務任重道遠,如先賢崔德祺主席所言,“助貧扶弱,是同善堂長期性的社會公益服務,在值理們的努力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同心濟世,矢志不渝。”這是崔老一生的堅持,也是同善堂永遠的堅持。
(《人民日報》  蘇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