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Spotify首季由虧轉盈 績後股價抽高一成
  • 平保首季盈利按年下跌 惟市場解讀仍然正面
  • ASM太平洋首季收入兩成 惟訂單反映復蘇信號
  • 市場觀望支持措施效用 港交所績前股價抽高
  • 茶百道掛牌表現滲淡 上市首日跌低招股價27%
  • 泡泡瑪特首季銷售增四成 帶動股價創逾一年新高
  • 減價戰影響市場情緒 理想股價跌至一年新低
  • 中聯通首季純利多賺9% 增長放緩但股息具吸引力
  • 美國運通季績後抽高6% 股神投資今年來累升兩成
  • 台積電首季業績勝預期 惟次季指引保守惹憂慮
  • Meta更新自家AI大模型 將全面整合至社交平台
  • Netflix打擊共享成效見頂 擬不再公布每季用戶數量
  • 安踏首季銷售符預期 主力品牌維持正面增長
  • 大客Adidas銷售勝預期 申洲受惠前景看漲
  • 旅遊需求復蘇勢頭未止 攜程同程獲大行看好
  • 新秀麗潛在私有化出變數 收購方擬因估值高擱置計劃
  • 地緣局勢升級推高油價 石油股再受額外因素支持
  • 強生分拆後季績未及預期 醫藥部門表現失色
  • 內地客監管消息帶來衝擊 友邦股價見近七年新低
  • 高盛首季盈利增近三成 投行業務復蘇帶來支持

東京灣為灣區建設典範 專家:成功在於保持協同性

2018-03-13 06:04








粵港澳大灣區的出現,令「灣區」二字成為現時日常聽到的詞彙。灣區是指環海城鎮組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目前世界四大灣區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美國的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以及日本的東京灣。當中,從2015年經濟數據來看,東京灣區GDP排名第一,成為灣區建設的典範。有專家表示,東京灣開發建設成功之處,主要是保持灣區建設的長期性和協同性,並牢牢依靠規劃,堅守規劃。

世界四大灣區中,東京灣區GDP排名第一, 成為灣區建設的典範。(互聯網圖片)

東京灣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太平洋海岸,是一個縱深80餘公里的優良港灣,為東西兩側的房總半島(千葉縣)和三浦半島(神奈川縣)所環抱,通過兩個半島之間狹窄的浦賀水道與西鄰的相模灣會合後,與太平洋相連。面積約1,320 平方公里。根據相關報告顯示,日本東京灣區是世界上第一個主要依靠人工規劃而締造的灣區,以製造業、重工及化工業為主形成的工業帶,產值佔日本GDP四成,也是日本能源生產基地、國際貿易和物流中心。

有專家表示,東京灣的開發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保持灣區建設的長期性和協同性。 (互聯網圖片)

體量大且多樣性強

大規模人口聚集與大規模交流相輔相成,形成了東京灣區經濟的特色,即體量大,多樣性強,政治的、商業的、研發的各種功能交織在一起,有著良好的相乘效應,總體效率非常高。服務業、研發、資訊產業等今天已經成為引領城市新一輪大發展的驅動力。這些領域與開放、交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全球性人的交流在經濟活動中變成很重要的因素。

大規模人口聚集與大規模交流相輔相成,形成了東京灣區經濟的特色。(互聯網圖片)

保持灣區建設的長期性

有專家表示,東京灣的開發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保持灣區建設的長期性和協同性,並牢牢依靠規劃,堅守規劃。日本政府的國土部門、交通部門、產業部門等對區域發展都有各自角度的布局和規劃,各都縣和城市也有自己的布局和規劃。所有這些規劃的銜接,不是由中央政府出面來完成的,而是由各種智庫居中協調實施的。

堅守規劃,是東京灣開發建設成功的第二大經驗。京浜、京葉兩大工業地帶以東京為中心,分別向環抱東京灣的兩側延伸。這種規劃布局,就是將工業地帶與東京中心城區大體量人口實施一定的隔離。而沿岸各城市的灣區開發,必須要服從於已經達成協議的規劃案,一旦提出更改,就必須獲得東京灣港灣聯協推進協議會成員的一致同意。

堅持開放性和國際化,是東京灣開發建設成功的第三大經驗。東京灣擁有眾多良港,只是在物理上提供了對外交流的門戶,更重要的是開放程度,它決定了港口城市的國際化氛圍,東京灣區正是具備了這兩方面的因素。

東京灣開發污染環境 負面影響至今還存

雖然東京灣開發建設比較成功,但也受到很沉痛的教訓,那就是環境的污染。戰後,東京灣沿岸成了工業大會戰地區,鋼鐵、化工、造船等重污染企業將廢水廢料排入東京灣。同時林立的大煙囪讓東京看不到藍天。嚴重的環境污染還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東京灣內大規模填海造地也帶來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其負面影響至今還存在。

東京灣內大規模填海造地也帶來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其負面影響至今還存在。 (互聯網圖片)

不過,從7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下定決心鋼腕治理東京灣的環境,經過30多年的努力,東京灣才水變清,魚兒迴游,天空變藍。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做法,令日本政府、社會和企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