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 林宇促加強發掘隱蔽長者、主動關懷 社工局:將核查風險個案、主動接觸未如期續期福利津貼的受益人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社會公義就是只做政府想做的事嗎?

2018-03-29 16:51

梁啟賢指出,澳門幾乎沒有關於「社會公義」的社區教育活動。資料圖片

立法會二常會早前接見多個團體,聽取對社工註冊制度法案的意見。資料圖片

社工學者梁啟賢指出,促進社會公義本來就是社工的重要責任 。
立法會二常會早前接見多個團體,聽取對社工註冊制度法案的意見。其中三個關注組提出在法案需註明社工有責任促進社會公義的要求,卻被有來自法律界官委議員質疑這些社工是否知道什麼是「社會公義」,還是想學香港佔中搞事,有關說法引起社會不少討論。社工學者梁啟賢指出,促進社會公義本來就是社工的重要責任,「不明白點解佢地(議員)會拒絕,又或者會咁驚青。律師都係講社會公義,最多大家在理解上可能有少少唔同,但係原則應該係一樣,點解會不明咩叫社會公義?」
促進社會公義是國際認同的社工責任
根據國際社會工作者聯會和國際社會工作教育聯盟於2014年7月在其周年大會所通過的全球定義︰
「(社會工作專業) 是作爲一個以實踐為本的專業及學術領域,社會工作推動社會改變和發展、社會凝聚、和人民的充權及解放。社會公義、人權、集體責任和尊重差異等原則是社會工作的核心。基於社會工作、社會科學、人文和本土知識的理論,社會工作以聯繫個人和組織去面對人生的挑戰和促進人類的福祉。」
顯而易見,促進社會公義是國際認同的社工責任。梁啟賢表示,社會公義主要是強調公平機會,特別要關注社會弱勢不公平的困境。遊行示威是爭取社會公義的其中一種方法,但並非全部,認為有關議員的刻板印象不正確。他舉例,澳門的間選或官委議員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公義的制度。因為間選議席是容許某些少數人士「一人有兩票」,而大多數的市民都只有一票,這已違反公義的起碼平等原則。「莫講話官委議員,甚至連間選議員是怎樣選出來的,都係無乜人知,亦無乜人在意。」
公眾對社工只有低層次理解
梁啟賢指出,澳門幾乎沒有關於「社會公義」的社區教育活動,「有些人會擔心教精了他們,就會出現投訴文化,有些人好鐘意講,香港好講公平,所以香港好亂。社會亂又點樣過活呢?但大家冷靜諗下,社會衝突和經濟發展之間沒有必然關係,其實都係一些少規模的行動,不但不會令社會癱瘓,更可能推動改良法例,促進社會政策做得更加好。香港60年代都沒有勞工法,暴動之後咪有勞工法囉!有時有些嘢係要迫先有。」
他認為,澳門很多人對社會工作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很低的層次,「永遠都係幫助下啲老弱孤寡,其他的就不要搞事,亦沒多少人會在意機會平等、投票權、經濟權利不均等議題,一直以來都無人問津。社會要進步,社工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推動公民覺醒,但澳門社會不見,大家(社福機構)都只做社工局想做的大路嘢。他們(政府)唔想郁,就好難郁。」
凡事配合政府主調 社會不公會被隱藏
由於現時絕大部分的社福機構都靠社工局津助營運,社福機構根本不可能與政府抗衡,除非想自斷「米路」,因此,只會配合政府的主調來和諧大合唱。梁啟賢指出,澳門每年五、六月必定是大規模「幸福家庭月」系列活動,「係咪咁多機構都係有使命要幸福家庭呢?」他說,政府津助民間機構做服務,理應是希望發揮民間創意,但現時如果社福機構不配合政府的主調就會沒有津助,因此,整個澳門的社會服務的創意不多,而社福機構亦沒有能力可以自力更生。「整個社會都覺得要政府俾錢,機構無乜籌款能力,街上市民都會說︰『點解唔搵政府俾?』大家都習慣一種全包宴的生活。」
梁啟賢說,在現行的津助制度之下,社會服務會變得無創意,以及很多社會不公會被隱藏,例如政治制度、種族歧視、新移民等議題都會被社會忽略,「大家鐘意做大路嘢,少數係會被忽略。」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