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渡船街一號

2018-04-02 06:30

【本報訊】二零一五年,文化局啟動第一批不動產評定程序,共有十個項目。其中一個是「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即一般稱呼的「渡船街一號。」在不動產評定程序的公開諮詢文本中,文化局列出了「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的背景資料、價值分析,以及建議,內容如下:
背景資料
渡船街 (Rua da Barca) 是新橋區的主要街道之一,由其中葡文名字可知此街道原為水路,可通船。澳葡政府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發展新橋一帶,直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新橋區內仍保留不少別墅式住宅。其後隨著社會發展,陸續被拆卸及重建。
根據物業登記資料所示,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及其相鄰大廈的地段最早規劃於一九一七年,一棟三層高的別墅住宅約於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年期間落成。從一九四一年的航拍圖及歷史照片可見該建築原為一左右對稱的建築,靠近羅利老馬路一側房屋後來已改建為住宅大廈,而現存靠近渡船街一側於二零一三年遭局部拆毀。
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樓宇主體樓高三層,建築主體後方有三層高的副樓,作為廚房、廁所等輔助用房,曾作為民居、辦公室、醫館等用途,多年來雖經歷多次用途的改變,但其建築立面元素仍然保存得十分完整,如二十世紀上半葉流行的古典主義和裝飾藝術風格的裝飾及花線,以及科林斯柱裝飾的圓拱入口等,尤顯華麗。整幢建築的柱式及雕飾等元素均以當時流行的上海批盪 (洗石米) 作為飾面,其餘則為黃色粉刷牆身,面向渡船街立面二層的窗台下方更有磁磚圖案作為裝飾,露台圍欄則以纖巧的曲線型水泥欄花作裝飾,而建築內部地台保留了當時流行的彩色水泥花磚,建築裝飾細節反映當時別墅式住宅的流行式樣,做工精緻。
雖然現存的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只是原建築的局部,但仍可反映原建築所處渡船街及亞利鴉架街交界而構成的節點作用,亦是該區為數不多的標緻性建築之一。
價值分析
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位於兩街的交界轉角處,在城市景觀及街道風貌中起重要的節點作用。其落成至今已接近百年,雖然經歷多年的用途改變,但內外裝飾及建築構件大部份依然保留建時的藝術風格特色,是澳門當時流行、遍地開花的別墅式住宅的典型例子,更是在城市急劇發展下少數保存至今的同類型建築之一。
建議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第 11/2013 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第十八條的評定標準,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符合「(一) 在作為生活方式或歷史事實的特殊見證方面具重要性;(三) 具建築藝術的設計,以及其與城市或景觀的整合;(五) 在文化、歷史、社會或科學的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此三項標準,建議將其評定為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