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不會是「泛珠三角」的翻版

2018-08-21 05:09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赴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首次全體會議。這是澳門特首首次參與中央高層次的統籌機構的工作。由於「粵港澳大灣區」不但有中央的高度重視,而且也因為有澳門特首參與其策劃領導工作,讓廣大「澳人」產生強烈的參與感及貼地感,因而反應頗為強烈,一個既熱熱烈烈又紮紮實實的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熱潮,將會興起,其廣度和熱度,可能會不遜於當年迎回歸的程度。
  但也有人表示不太樂觀,擔心也將會像此前的一些區域合作項目那樣,「有姿勢,冇實際」,初起時轟轟烈烈,到後來就淼無聲息,與內地的一些地方政府簽署的合作協議,或只是流於「紙上談兵」,或無法達成澳門特區的願景尤其是橫琴的狀態。也有人將之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項目等同起來,擔心也是「得個講字」,而且澳門的實際得益也不見多。
  有這種「活思想」的人,顯然是將不到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主導作用,及其對提升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所將能起到的作用。實際上,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主導以至領導作用,是過去那些地方性的區域合作項目,以至是有中央政治局委員擔綱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所不能比擬的。只要看到,習近平主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全國人大廣東省代表團審議,要求廣東省要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向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將「粵港澳大灣區」列入中央政府的重大規劃;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也特別召開會議,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而且中央更是成立高層次的統籌機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協調領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工作,並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韓正擔綱,就可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項目,而且規格甚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除組長韓正是政治局常委外,副組長李希、何立峰都具有「副國級」的職級位階。因此,正如韓正所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那些單純性的區域合作項目,甚至是看起來規格很高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項目,是遠不能比擬的。
  就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項目為例,這是張德江任廣東省委書記時提出倡議的。這本來是一個「先富起來的地方幫助尚未富起來的地方」的好主意,但畢竟「九加二」中的各個省級行政區域的差異性太大,而且「人各有志」,每個省級區域的態度不同,有的積極參與,有的應付了事,因而進展不大。而且,隱隱約約也有著「強調塊塊」的意味,與主張「條條」的中央的施政理念不同。
  實際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範圍過大,橫跨三個行政區:中南區的廣東、廣西、海南、湖南;華東區的福建、江西;西南區的雲南、貴州、四川;還搭上兩個特別行政區。須知道,全中國只有七個行政區,而「泛珠三角」只有華北區、華東區和和西北區、東北區未有參與,差不多「小半個中國」。而在過去歷次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及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上榜」的區域合作規劃,都是相對規模較小的,而且往往只是在一個省級行政區域之內,即使有橫跨行政區域,也是屬於「集中聚焦型」,而不像「泛珠三角」那樣廣泛分散。
  這當讓人猜測,可能觸及了當年毛澤東最忌諱的「塊塊」。實際上,毛澤東當年是極為主張「條條」--亦即由中央一桿子捅到底,而反對「塊塊」--地方「割據」的。因此,在建國初期,為了在戰爭轉入建設後,適應戰爭時期解放軍各野戰軍分別經營一大片國土的狀況,便於管理而設立的七大行政區,在朝鮮戰爭結束後,就先以「五馬進京」--東北的高崗,華東的饒漱石,中南的鄧子恢,西南的鄧小平,西北的習仲勛,調到中央任職之後,而實行「削藩」,最後解散各大行政區。到了六十年代,曾經在原有的行政區基礎上成立各中央局,卻不是行政區,而是中共中央的派出機構。但也因在「文革」中「揭發」出了「南霸天」陶鑄、「西霸天」李井泉、「北霸王」李雪峰等,就趁「文革」全國大亂而悄悄解散。直到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再也沒有恢復。
  這與中國的政制是單一制有關。毛澤東一九七三年的《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就有「百代都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之句。後面一句是指郭沫若的《十批判書》,前面一句則是說,中國從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至今所實行的郡縣制,即中央--省--市(縣),不管其中間層級的稱謂是「府」還是「州」,都沒有改變過,反對封建割據。當代國際法及政治學則叫「單一制」。因此,正是在這一年,剛復出的鄧小平建議毛澤東實行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毛澤東當即接納,也就是防止「山頭坐大」的例子。
  也正因為如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討論中國和平統一的方式,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後,有些海外華人學者擔心台灣方面難以接受,就提出「聯邦制」以至「邦聯制」,鄧小平說,中國是「單一制」國家,不予考慮。實際上,前蘇聯、南斯拉夫的「聯邦制」,一遇「和平演變」或「顏色革命」,就分崩離析。
  這確實是有遠見。君不見,李登輝就曾提出「七塊論」,要將全中國大卸七塊——中原、外蒙、新疆、西藏、香港、澳門、台灣「各自為政」,儼然就是分裂國土。還有那個達賴喇嘛,在與中央的談判中提出了「大藏區」的訴求,將四川、青海、甘肅、雲南、四川等省內有藏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全部納入「大藏區」,簡直就是「國中之國」。中央政府當然不會答應。
  直覺印象中,有作為的中央領導人,都是主張「條條」的。如朱鎔基就將曾經下放給地方政府管理的銀行體制,收歸中央再以分支形態直捅下來。從而制止了地方行政首長亂開條子,沒有抵押就貸款做成爛帳的亂象,而是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習近平主席的頂層架構設計,實行中央集權,更是如此。
  回頭說到「泛珠三角」,盡管未必就有甚麼「半個中國」之說,但畢竟範圍太大,九個省區加上兩個特別行政區,是全中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建制的三分之一,各自的發展進度及品質不同,由內地部分的九個省區輪流當值,要搞協調並不容易。
  相比之下,「粵港澳大灣區」卻是習近平主席為之「背書」,上了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而且由中央最高層親自主抓,還成立了中央,足可見中央的支持。這種「待遇」,是地方自發的「泛珠三角」未能「享受」的。因而某些人的擔心,是大可不必的。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