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安穩生活不等於一切 蘇嘉豪︰實現理想要趁早
  • 三戰立會誓蹚渾水? 林玉鳳︰我未做到,就要做多一次!
  •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 創意應與在地文化結合 于國華:荔枝碗規劃需要共同討論
  • 考核不離地 創意雖好 亦需社區關懷
  • 活化船廠 學生點子多
  • 「警鐘長鳴」個案摘錄
  • 警員「知法犯法」令市民失信心 蘇嘉豪:警權缺乏外部監督及制衡
  • 警隊內部違法個案頻生 黃少澤:我們不怕揭醜 無監督無進步
  • 醫療開支透明度低 蘇文欣:易生貪腐
  • 轉載虐狗片段反被告 周庭希:事件對公民自由十分不利
  • 虐狗司警先告狀。歐安利︰警察應受人尊重而非令人害怕,蘇文欣:事件傳達不良訊息
  • 荔枝碗出品 旅遊塔木船長滿草 談錦全:荒廢很可惜
  • 仿製爺爺漁船 羅立文讚靚 陳逸鋒:望推廣漁民文化
  • 本地舊漁船 修復後成觀光明星 Bibito Herinque:澳門需保育海洋傳統
  • 其他澳門出品「明星船」(部分)
  • 續期手續繁瑣 恐免費醫療被削 腎友:望政府傾聽病人心聲
  • 蘇文欣:公開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蘇文欣:公開醫療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黃潔貞:設專科培訓 提升本地醫療水平

145萬元做狗場規劃研究 完成後不公佈? 林宇滔:無數據談何給意見?

2018-09-08 13:05



工務局向城規會介紹狗場規研究

《逸園跑狗場原址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建議方案(圖片來源:工務局)
工務局日前向城規會介紹《逸園跑狗場原址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坦言,公眾能夠找到關於狗場規劃方案的最詳盡資料,就只有工務局在報章上所刊登的半版廣告。他指出,工務局於2017年4月將《逸園跑狗場原址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判給予新域城市規劃暨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合同價格高達145萬元,工期亦高達203日,「我相信花了145萬元、用了203日做的研究報告,不會只有一張紙這麼簡單,而這間公司亦應提供了足夠的資料予政府,政府亦做了許多平衡及取捨,但是公眾會質疑,當局是如何平衡、取捨?」
林宇滔質疑,相關研究報告理應不涉及機密資料,但是就像其他的研究報告一般,政府在推出方案時未有連將報告一同公佈,「就像關閘巴士總站的研究報告般,做了之後又不用,等到過期,公眾連一眼都沒有看過。最後公佈了,公眾終於看到了一點資料,但政府就說報告經已過了期。公眾去討論方案,肯定會從自身角度出發,但政府亦有責任,既然用了145萬元去做研究,我相信絕對不只是一張紙,為何不向公眾交代清楚?這樣公眾才能客觀地提供意見。」
去年4月行政長官崔世安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期間,就曾明言會對狗場規劃進行公眾諮詢。但同年12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列席立法會運輸工務領域施政辯論時就「反口」,稱不會就狗場規劃作諮詢。「其實政府無公佈數據,還談什麼諮詢?」林宇滔強調,研究報告的本身就是能提供一個基礎的科學數據,公佈了研究報告後才能提供一個客觀標準,「無任何東西可以解決到所有問題,如何取?如何捨?真的要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設施怎規劃都是不足 林:關鍵在於政府是否掌握資料
對於政府所提出的狗場規劃方案,林宇滔坦言,他對當局所提出的各項用途意見不大,但認為方案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不在用途是什麼,而是多與少。教育用地望落好像很大,其實本澳任何設施都是不足夠的。方向是沒有錯的,但是就沒有任何科學規劃。做任何的社區設施我都不反對,但是如何做得更科學、合理?我就覺得要建基於更多的科學數據來進行取捨。」
他強調,要做到科學規劃,政府必須要綜合不同民生部門的資料,並了解每區的人口結構特徵,以及社區設施的情況如何,才能得出一個社區設施的人均標準。全澳理應要有一個平均數,當某個區缺乏某項社區設施時,政府在將來的用地規劃上就應將之考慮進去,才算是一個科學的規劃。
本澳的總體城市規劃將於2019年出台,林宇滔認為,總規中對於社區設施的規劃應要做得更好,要高於比現時的平均水平,「應制定一個較容易觸及的水平,以及有一個所謂假大空的水平。」而社區設施的數字亦應設有調整系數,因應不同區份的人口特徵來作調整,「如某區老齡人口較多的,就要調整老年設施的水平。如林茂塘較多年青人居住的,就可能需要有更多的托兒、幼兒設施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規劃ABC,並非什麼新鮮事物,問題是政府有否使用過相關方法?好明顯沒有。」
8千平方米用地塞四間學校?林:關鍵是要及早規劃教育用地
今次狗場規劃方案的焦點之一,莫過於8千平方米的教育用地。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在去年12月曾經豪言要在狗場地段興建四間學校,以解決北區裙樓學校問題。雖然政府並未公佈狗場教育用地上會有多少學校,但社會不少意見就憂慮,若在8千平方米地段中「硬塞」四間學校,會令學生能夠享用的教學空間減少。林宇滔就認為,無論教學用地有8千還是1萬6千平方米,關鍵都在於政府要及早為教育用地做好規劃。
「坦白講,是否真的要放四間學校在其中?我真的是有保留的,因為這對裙樓學校來說,只是從擠迫的空間搬到較不擠迫的空間。」他亦憂慮,利用擴大教育用地來壓縮體育空間的做法並非好事,因學校與體育設施是較好的鄰舍設施,有互補作用,「學校的教學空間主要為課室、功能室等,其實就可以共用體育設施,我想本澳也沒有一間學校可以享用到這麼大的球場吧。」
林宇滔指出,現時本澳最缺乏的就是私立學校的學位。現時本澳每年都會新增1千多名非高教學生,而學生數目亦會因應著出生率而有波動,「2016/17學年全澳約有7萬多名學生,而自2007年開始,學生的數目一直減少,但近年卻逐步回升。曾幾何時本澳最高峰時期更有過9萬名學生,可以預見未來亦會回升到這個水平。」
林宇滔亦指出,回歸初期教育當局曾經實行過「小班教學」,實行這項措施的原因是由於出生率減少,為應付愈來愈少學童入學而設,順著這個趨勢來改變教學條件,「我們最高峰時期有9萬學生,現在是7萬多,若未來再上升至9萬,是否代表著我們原有的教育用地就充足?非也,因為我們的教學空間的設計已轉變成為小班教學。所以未來為了應付學生數目的上升,就有必要新增課室及教學空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究竟教學、體育、社區設施有沒有規劃?我覺得是十分零散的,政府有沒有做到統籌,將僅有的土地真正有效、集約利用?中央批准我們填海,是要求我們要集約利用土地,我們有否真正履行過這些東西?這值得思考。」
他認為,不只在狗場地段,當局更應利用好閒置土地、新城區等來增加教育設施,「這已不是要探討的問題,而是在於落實。學位足夠,但學生是否有足夠空間?教育用地的規劃一直是被社會忽略的嚴重問題。」而原本作裙樓學校的空間亦應釋放出來作其他類型的社區設施,以回應其他社區設施不足的問題。
狗場地下興建蓄水池?林:對付暴雨應先疏通好渠網
規劃方案中建議,保留地下空間日後作蓄洪池等防災設施之用。林宇滔認為,抵擋風暴潮的治水措施,不應與防止暴雨水浸的混為一談,「政府經常顧左右而言他,明顯未有面對及解決問題,並向公眾交代問題所在。」他指出,上週本澳暴雨連場,期間青洲青蔥大廈對出路面被淹成澤國,原因並非與天文潮或雨量有關,而是雨水渠清淤、疏導、維護不足導致無法排走雨水,「看看當日的雨量,約為每小時約為40至60毫米,而澳門半島的雨量其實比路環少,明顯地是與雨水渠疏導不足有關。」
林宇滔認為,興建蓄洪池來應付暴水所帶來的雨水是其中一個選擇,「但這個選擇是否有效?這就要科學論證。」過往本澳的低窪地區如新橋一帶,每逢暴雨必水浸,更試過「浸到上心口」,但近年已鮮少聽聞新橋區會因暴雨而變成澤國,「這是因為林茂塘興建了雨水泵房,將高士德、雅廉訪及新橋一帶的雨水泵走,只要不停電、做好監管,這個泵房就十分有效。」
林宇滔強調自己不反對政府提升現有的防水浸基建的級別,但並非不斷地製造基建就有效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要透過科學論證,證明蓄洪池可以解決到暴雨水浸的問題,「若只是興建一個蓄洪池,而其他渠道未有相應地擴大、加厚加粗,其本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再加上蓄洪池是沒有辦法處理到風暴潮所帶來的淹浸。我對興建蓄洪池有保留,應透過維修、保養,令現有的防洪部件都能正常運作,發揮其作用,否則再加一個蓄洪池都無法解決到水浸的問題。」
除了在現有的渠網中下工夫外,林宇滔亦認為,現時本澳正面對著極端天氣,長遠來說應引入如內地、台灣廣泛推廣的「海綿城市」概念,「為何我們的城市會遇到排水的問題?是因為把地面封死,並以僅有的渠道集中雨水,即使盡量做大渠網都無法根治問題,並加速了熱島效應。反觀以前雨下到泥土中,就會被自然吸收,不會出現水浸。政府理應探討海綿城市的概念,並在新區率先引入,一步步應對未來挑戰,這裡是真的需要思考的。」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