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 澳民航4挑戰 15建議破發展瓶頸
  • 下調充電費 無助電動車銷情
  • 數字藝術展 打造一展雙城標桿展
  • 首季賭稅近220億
  • 銀行公會CE-CPLP做好中葡金服平台
  • 賭收谷底反彈 六博企去年賺184億
  • (一家之言)創設基礎條件 吸引國際客
  • 商務部:強烈反對
  • (社論)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
  • 特:TikTok被禁拜登負全責
  • 習近平冀渝高質量發展
  • 中方:強盜行為
  • (西窗小語)二○三○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

(一家之言)鼓勵走出去 借力創產業

2018-09-23 06:35

    鼓勵走出去   借力創產業

    近年澳門音樂行業發展漸有起色,澳門歌手推出唱片、舉辦演唱會的機會多了,本土音樂創作人亦為鄰近地區所認識,獲邀為著名歌手作曲填詞編曲。然而,本地的音樂產業未成氣候,寂寂無聞始終佔多數,真正大眾流行的鳳毛麟角。

    在欠缺成熟產業的環境下,大部分音樂人或歌手都捨棄在澳門起步的想法,轉移到市場輻射面較廣的香港發展。香樂音樂市場較澳門蓬勃,除卻人口較澳門多、市場較大的因素,百花齊放的媒體平台更是歌曲能否大熱的重要載體。電台、電視台等傳統宣傳渠道,播放率是歌曲受歡迎的指標,越多平台播放,播放次數越多,分分鐘可橫掃年終各大樂壇獎項,紅歌又紅人。澳門缺乏的是這種市場氛圍,載體狹窄甚至不被重視,即使有好的音樂亦推不出去,借助鄰地平台“走出去”,理所當然。

    本地市場是否尊重本地音樂,更是本地音樂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在尚未有澳門歌手在香港或其他市場冒起的年代,不少團體邀請香港及本地歌手為其活動當表演嘉賓,澳門歌手登場多被視為“攝時間”、“去廁所位”,部分久候香港偶像出場的粉絲更是不耐煩的喝倒彩。甚至早年有本地組合坦言受過某主辦團體白眼,冷言冷語,好不難受。

    無疑澳門礙於音樂產業未成形,不少音樂人或歌手多數只是兼職身份,但並不意味着實力低人一等。如不少澳人透過香港電視而認識的小肥、陳慧敏等,實力不比香港歌手差,更是近年澳門歌手“走出去”的成功例子。

    除了借助香港平台“走出去”,近年政府和企業在推廣上亦作了不少鼓勵。如在一些大型活動表演上給予歌手演出機會、找本地音樂創作團隊寫曲等,印證本地音樂的實力。今後可考慮透過與音樂產業較成熟的香港、台灣等地合作,借其平台引起更多受眾關注,增加曝光率,讓澳門音樂有更多被認識的機會,助大音樂產業的建構。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