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東望洋燈塔: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守望者

2018-10-08 03:54
  在澳門半島自然地貌的最高處松山山頂,矗立著歷史悠久的東望洋燈塔。澳門海事及水務局近日開放東望洋燈塔供遊客參觀。同時對外開放的還包括港務局大樓、政府船塢、海事博物館以及船隊基地青洲塘。
  松山又名東望洋山,燈塔坐落在位於松山西南部的山頂上,是東望洋砲台的一部分。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以東望洋燈塔的經緯度坐標為準。燈塔底部海拔93米,由澳門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設計,建於1865年,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至今基本保持原貌。
  從松山市政公園拾級而上,便能望到燈塔白色半圓錐形的外部結構。塔身以一些黃色線條為點綴,塔尖則為紅色。一尊早已鏽跡斑斑的黑色大砲,默默地守護在一旁。另一側是一座始建於1622年的聖母雪地殿教堂,內部牆上繪有融合了中西文化藝術特色的壁畫。
  燈塔底部直徑為7米,總高15米,只有一人寬度的迴旋樓梯連接底層與塔頂。燈塔內部總共分為4層,1至3層在燈塔內部,第四層為燈塔射燈和眺望台。燈塔內部設有文物陳列,展出了各個時代燈塔使用的照明器件。每層還有澳門海事及水務局的人員維持秩序,並向遊客講解展覽物品。
  作為本次活動的志願者,海事及水務局海員劉先生說,燈塔開放以來,每天都會接待600多名遊客進入燈塔參觀。由於現代航海科技的進步,東望洋燈塔現在的作用並沒有過去那麼大。不過,改裝現代化照明系統後,依然能為航海服務。“一百多年了,燈塔頂端的巨型射燈從開始一直使用至今,真是了不起!”他自豪地說。
  站在燈塔的瞭望台遠眺,澳門的現代與繁華盡收眼底。遠處的跨海大橋、旅遊塔等現代建築,與近處的大三巴、板樟堂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多年前的這裡,可以遙望揚帆破浪的遠洋船隊,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往返於中國和歐洲。歷史與現代的碰撞,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都在這裡展現,遊客紛紛駐足留影。來自內地的蔣雲申說:“澳門幾百年前就和西方有了交往,這個燈塔見證了這麼多年的歷史,真是沒想到。”
  東望洋燈塔在1992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於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特區政府還專門規定周邊地區新建高樓不得超過90米,以保持燈塔周邊景色不變。澳門特區發行的貨幣、郵票,以及旅遊介紹、紀念品,都少不了東望洋燈塔這個“城市形象代言人”。
  作為澳門歷史的一部分,東望洋燈塔早已融入這個城市的生活中。松山被特區政府開闢成市政公園,東望洋砲台也成了市民日常休憩的場所。“其實如果燈塔不開放,我們也會常常帶孩子過來爬山或者捉蜻蜓。也許對遊客來說那是一個景點,但對澳門人來說,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伴隨很多代人成長的一種記憶。”專程從氹仔島帶孩子參觀燈塔的全職媽媽林女士說。
(《人民日報》 陳彥妤、王晨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