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光鮮亮麗的背後 環境問題沒解決

2018-10-25 11:20

根據環保局在今年8月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7》,臭氧是本澳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在9月份的濃度較高。資料圖片

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作的問題已困擾本澳許久。資料圖片

去年強颱風「天鴿」產生超大量廢棄物。資料圖片
表面上,澳門已躍上全球最富裕地區之一,當中經濟發展可謂光鮮亮麗,去年多達3,200萬人次旅客入境本澳,為此帶來高達2,657億元的博彩收入,且為政府帶來800多億元的博彩稅收,更成為國際博彩市場收益最高及知名的賭城。但經濟發展取得佳績的同時,亦對本澳帶來了愈加污染及環境問題,令以前的環境休憩和空氣清新的小城不復存在。可是,特區政府卻長期沒有真正重視環保問題,包括在環境法制上不完備、政策跟不上需要、執行欠缺強而有力的力度。
PM2.5呈下降趨勢 臭氧成主要空氣污染物
根據環保局在今年8月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7》,當中空氣質量數據顯示,2017年各空氣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屬「良好」及「普通」日數佔監測總天數超過92%,但就較2016年下降。氹仔一般性監測站更錄得1天「非常不良」的紀錄。而在「不良」方面,除澳門路邊站錄得9日「不良」外,其他監測站均錄得22至28日「不良」水平。
報告指,2017年臭氧是本澳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在9月份的濃度較高,其中氹仔一般性站及路環一般性站的臭氧年平均濃度值均較2016年顯著。而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年平均濃度值均低於標準值,與粵港澳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測網絡的整體趨勢一致。而本澳各空氣監測站的PM2.5年平均濃度值是優於珠三角整體的年平均濃度值。但值得一提的是,去年PM10的年平均濃度值均有所增加。
溫室氣體排放方面,2016年的估算排放量較2015年增加5.9%,主要是由於廢物焚化、海上交通運輸及本地發電導致二氧化碳估算排放量增加所致。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亦較2015年有所上升,不過,甲烷的排放量則有所減少。
去年總污水處理量較2016年減少 路環污水廠處理量暴增3倍
水環境方面,報告指出近10年本澳沿岸水質總評估指數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重金屬評估指數呈下降趨勢,但非金屬評估指數則呈上升趨勢,並超出標準值。而沿岸水質富營養化指數及葉繓素a濃度就呈改善趨勢。
而在污水處理方面,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作的問題已困擾本澳許久。報告顯示,2017年本澳總污水處理量較2016年有所減少,僅跨境工業區污水處理站的處理量較2016年有增加。其中,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的日均污水處理量由2016年的16.1萬立方米減少至2017年的14.4萬立方米,減幅達10.4%;跨境工業區污水處理站的日均處理量則由前年的1,133立方米微升至去年的1,179立方米,升幅為4.1%。
報告特別提到,近10年本澳總污水處理量整體呈上升趨勢,與飲用水的消費變化趨勢一致。同時,隨著路環居住人口的增加以及路氹填海區旅遊娛樂設施相繼落成,近10年路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量上升了3倍。
本澳人均固體廢物量達2.16公斤 每日塑膠廢棄量比全年回收量還要高
至於在固體廢物方面,報告指出,近10年本澳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及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整體持續呈上升趨勢。單是去年的城市固體廢物量就已達到51萬噸,較2016年的50.2萬噸增加1.6%。而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亦達到每日2.16公斤,較2016年的2.1公斤增加2.9%,且相對鄰近地區如香港(人均每日1.41公斤)、廣州(人均每日0.98公斤)、新加坡(人均每日1.49公斤),都高出很多。
而在被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的物理成份中,紙類就佔近3成,塑膠亦佔23%,均較2016年同期的比率為高。而有機物比例,就從2016年的38.5%減至去年的27.4%。
至於回收量方面,紙張、鋁鐵罐、金屬、玻璃等資源廢料的回收量均錄得1至2成半的跌幅。廚餘回收量由2016年的221.7噸增至2017年的237.8噸,塑膠回收量從前年的248.6噸增至去年的278.9噸,增幅為12.2%。但是,即使塑膠回收量有所上升,但是與2017年塑膠的廢棄量比較(117,461噸,佔城市固體廢物量23%)相比,塑膠的回收率仍然十分低,甚至每日的塑膠廢棄量(321.8噸)比全年的塑膠回收量還要高。
焚燒垃圾眼不見為淨? 「污染者自付」法規至今未推出
據《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文本指出,本澳的城市固體廢物量逐年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與人口、旅客量、經濟及市民購買力持續不斷上升有關。本澳的人口從2010年的53.7萬人增加至2016年的65.3萬人,數年間增長了超過20%。旅客人數亦在數年間增加近24%至2016年的3,095萬人次,平均每日有多達8.48萬旅客停留在本澳。而城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從2010年的32.1萬噸逐年遞增至2016年的50.4萬噸,反映出本澳的居民及企業皆趨向高消耗模式的生活及營運方式。
報告亦提到旅客的廢物產生量會與到訪地區的旅遊服務文化有關,例如在亞洲地區,一般較高星級的酒店多採用以客為專且豪華的款待方式接待旅客,因而在高消費的旅遊業當中亦會產生較大量的廢物。
事實上,現時本澳除了少部分城市固體廢物會被回收外,絕大部分都會被送到位於氹仔北安的垃圾焚化中心進行焚燒處理。據環保局資料顯示,垃圾焚化中心現有新舊廠房6條處理線的處理能力為每日1,728噸、每年為576,650噸。而去年全澳日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就已達到1,399噸,已達焚化中心總處理能力的8成。政府則表示,會擴建垃圾焚化中心來提升垃圾焚化的處理能力。
提升垃圾焚化中心的處理能力,無疑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要減少固體廢物量,應從源頭減廢著手。環保局資料顯示,2013年本澳年均消耗膠袋數量達4.5億個,而早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就膠袋徵費進行過公開諮詢,大部分意見均認同於零售層面實行「膠袋收費」措施,只是在收費水平上有異議。但是諮詢完成至今已有接近2年時間,卻未見當局將法案交到立法會審議,而早前環保局長譚偉文被問到立法進展時僅稱,該法在去年底已進入立法程序,目前正與法務部門相互溝通,強調當局不會「走數」。
顯然,在《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中,諸如膠袋徵費、建築廢料徵費等屬於「污染者自付」的強制措施,均被歸納在短期行動方案當中,按當局的時程,至2019年就應已完成上述兩項措施的立法工作。但2018年已過大半,上述兩項法案仍停留在所謂的「立法程序」階段,未送行政會討論,更未交立法會審議,令人憂慮其進度緩慢,更遠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台灣早在多年前就已實行城市固體廢物的收費制度,而香港亦將於2019年推行垃圾徵費,進一步落實減廢措施,反觀本澳,《管理計劃》僅提及當局將於將於2020年就城市固體廢物進行公開諮詢,要去到2023至2026年才會「創設推動城市固體廢物收費制度」。可見,除非政府在資源回收措施上有大突破,否則將來本澳的城市固體廢物量只會繼續上升。
世銀:至2050年全球年均垃圾量將暴增7成
世界銀行上月發表《垃圾何其多2.0(What A Waste 2.0)》報告,提到2016年全球產生的垃圾量達到20.1億噸,而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增長的推動下,估計到2050年垃圾量將會暴增7成,至34億噸。雖然高收入國家的人口佔世界人口僅16%,但所產生的垃圾量卻超過世界垃圾總量的三分之一(34%),而本澳身處的東亞太平洋地區亦佔世界垃圾總量的四分之一(23%)。
世銀報告指出,在眾多垃圾種類當中,塑膠垃圾尤其成為問題。在2016年,全世界產生的塑膠垃圾達到2.42億噸,佔固體垃圾總量的12%。世銀警告,若不妥善收集及管理塑膠垃圾,將會污染及影響河道及生態系統,遺害成百上千年。
世銀強調,良好的廢物管理對於建立循環經濟至關重要。在循環經濟中,產品的設計及優化都以回收及循環利用為目的。隨著國家及地方政府接受循環經濟理念,以智能及可持續的方式管理廢棄物,將有助於促進經濟的高效增長,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顯然,去年強颱風「天鴿」,及接連在今年超強颱風「山竹」的發生,極端天氣問題都已向人們作了清楚警號。
因此,無論從對地球的責任、履行對國際社會義務,以至於澳門本身提升環境質量的需要,特區政府都必須將解決本澳環保落後狀態的問題,放在施政優先處理事項的議事日程上。
再者,當政府強調在編製澳門特區總體規劃草案,須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與美麗家園」為策略主軸,以及在「特區五年規劃」中提出要將澳門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城市之目標,當中須致力提升環境質素以達到國際水平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是,特區政府有否這些基本認知?更能否認真在施政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