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街總組織千名長者遊濠江
  • 夏威夷小結他班報名
  • 探索內在小孩工作坊報名
  • 無極氣功會赴浙江培訓
  • 繪畫治療課程報名
  • 城鎮景觀培訓介紹文遺法
  • 扶康會寶利推母親節禮品
  • 天主教聯助學生認識演藝行業
  • 粵華學生認識工業前景
  • 培華讀書日傳承經典文化
  • 新華赴珠八中教研學習
  • 濠江師生感受福建非遺
  • 勞校親子遊長隆祝雙慶
  • 日內瓦發明展勞校創佳績
  • 城大學者研社會好客表現
  • 身份證明局參展旅博會
  • 澳大葡語演講賽頒三甲
  • 民眾願景中科城市加強合作
  • 佛光青年參加亞聯會
  • 江門灣區辦經民聯探民生融合

(新聞小語)多渠道宣教青年防電騙

2018-12-19 06:35

    多渠道宣教青年防電騙

    電話騙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本澳近日最嚴重的一宗,十八歲內地女大學生疑墮假冒官員騙案,損失三百六十萬元。近年,青年竟成電騙案最大苦主,值得社會留意,青年反思。青年人要多關心社會百態、新聞時事,否則分分鐘成為騙徒的囊中物。同時,政府需加強學生對電騙案的防範意識。

    電騙案的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套路相似。最常見是騙徒假扮執法人員,聲稱事主犯法,要求或威嚇事主匯錢到內地。不少人不虞有詐,按指示匯款後才恍然大悟,發現被騙。為了取得被害人的信任,騙徒詐騙伎倆多多,分工仔細且有效率,無所不用其極。

    “猜猜我是誰”,假扮內地執法部門人員,冒認速遞公司、銀行、電訊公司職員等。儘管政府不斷提醒、多番宣傳、新聞媒體反覆報道,仍然有人上當受騙。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受騙對象亦由長者轉為具高等學歷的青年。據司警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假冒政府機關人員電騙案件中,有八成受害者為十八至三十四歲,且大部分皆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青年成為電騙案的最大苦主,不禁令人反思,到底是騙徒手法太高明,抑或後生仔太過“輕敵”?當下青年成長於網絡世代,絕大部分資訊都是從網上獲取,社交、購物都在網上開展,不排除在網上種下“前因後果”,遇着別有用心的電話、網絡詐騙時,反而不懂應對。

    電騙新聞鋪天蓋地,青年在玩手機時可能偏重玩遊戲或在社媒尋樂,少留意社會新聞時事。如果滑手機時上一下新聞網,了解現時最新的騙案手法,提高警惕,或許能逃過一劫。當接到不明來歷的電話時,切勿輕易透露任何個人資料和匯款,凡事應多提防、求證,慎防被騙。

    政府部門除了與內地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共同打擊電話騙案。更要廣開渠道宣傳,可深入校園、社區,分析最新電騙手法,呼籲廣大居民小心提防,減低被騙機會。同時,針對青年成電騙案苦主,當局不妨多費心思,例如可增加在新媒體上宣傳報道,讓防騙知識多方位走進青年的視線。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