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安穩生活不等於一切 蘇嘉豪︰實現理想要趁早
  • 三戰立會誓蹚渾水? 林玉鳳︰我未做到,就要做多一次!
  •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 創意應與在地文化結合 于國華:荔枝碗規劃需要共同討論
  • 考核不離地 創意雖好 亦需社區關懷
  • 活化船廠 學生點子多
  • 「警鐘長鳴」個案摘錄
  • 警員「知法犯法」令市民失信心 蘇嘉豪:警權缺乏外部監督及制衡
  • 警隊內部違法個案頻生 黃少澤:我們不怕揭醜 無監督無進步
  • 醫療開支透明度低 蘇文欣:易生貪腐
  • 轉載虐狗片段反被告 周庭希:事件對公民自由十分不利
  • 虐狗司警先告狀。歐安利︰警察應受人尊重而非令人害怕,蘇文欣:事件傳達不良訊息
  • 荔枝碗出品 旅遊塔木船長滿草 談錦全:荒廢很可惜
  • 仿製爺爺漁船 羅立文讚靚 陳逸鋒:望推廣漁民文化
  • 本地舊漁船 修復後成觀光明星 Bibito Herinque:澳門需保育海洋傳統
  • 其他澳門出品「明星船」(部分)
  • 續期手續繁瑣 恐免費醫療被削 腎友:望政府傾聽病人心聲
  • 蘇文欣:公開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蘇文欣:公開醫療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黃潔貞:設專科培訓 提升本地醫療水平

陳德勝:訊息不清反映協調混亂 政府仍維持「自我感覺良好」態度

2018-12-29 13:51
月中友誼大橋在數小時內連續發生多宗交通意外,加上西灣大橋氹仔入口進行工程而封閉,導致兩條大橋及氹仔交通大癱,交通事務局再次成為備受批評的箭靶。身兼城規會委員的澳門城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德勝就認為,在今次大塞車事件上,交通事務局肯定失職,例如當晚決定臨時開放舊大橋讓輕型車輛通行,事實上有許多車主都對這個決定不知情。而當局決定提前一日結束臨時安排,但訊息不清,令不少私家車駕駛者誤以為翌日仍可通行。
他指,連日來所發生的一系列情況,都反映出當政府有跨司、跨部門工作要做的時候,協調工作非常混亂,「交通局是否要與治安警交通廳協調?當你晚上有消息出來,恢復原來的行車安排時,就應該要調度交通警在現場指揮交通,讓市民知道不要再駛上舊橋。這是個十分重要的工作,並非每個市民都懂得上網,或收不到訊息,不知你的安排有所改動。」
今次大塞車的重災區除了兩條跨海大橋之外,還有氹仔、路氹城一帶。陳德勝指出,每當氹仔及路氹城舉辦大型節目或節慶盛事時,都會對氹仔的交通造成混亂。他坦言,早在2002年政府開放賭權時,已決定將賭業的發展重點放在金光大道一帶,政府早應規劃好來往澳氹的新通道。而未來亦會有不少人口從澳門半島遷移至石排灣、氹仔偉龍馬路、新城C、D區等地,許多社區民生設施都會在氹仔佈局。但是回歸19年來,來往澳門及氹仔仍然是使用著葡治時代留下來的交通幹道。
政府自我感覺感覺良好 陳:官員智慧能力不合格
陳德勝亦指,今次事件再次反映出政府「自我感覺良好」的態度,尤其在交通方面,每當提到官員的智慧及能力,作為市民的評價肯定是不合格的,「巴士超載無人執法,不可能因為司機、班次不足,就可以罔顧法律,有法律就應該要遵守。的士違規問題搞到沸沸揚揚,損害澳門以及政府的形象,但是政府卻不覺得是一回事,還要揚揚自誇要引入大數據,顯示某個地方塞車?國內早就有這個系統了,他們是後知後覺。」
他更指出,現時不少國家地區都透過發展地下空間或立體交通來疏導交通問題,但是政府卻一直以地下管線凌亂為由,迴避發展地下空間的議題。他說,不少地下管線早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前舖設,佈置圖早已不見影,而政府亦以此為理由不作整治。但他強調,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有必要為地下管線進行一次大手術,以整理好所有地下管線,從而發展地下行人及行車通道,「不能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令到居民出行浪費時間,亦導致許多交通意外發生。」
陳德勝認為,從城市管理的角度出發,交通規劃十分重要,因為交通就是城市經濟的命脈,亦是市民生活的秩序。但他亦指,政府從來都不注重規劃,施政也是各自為政,「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舉例指,未來狗場用地將會興建4間學校,「我們一早問政府,有否為此做過道路人流、車流的模擬?會否因為這4間學校的建成,導致學生家長與附近居民的道路爭奪戰?但政府卻只是將這個規劃走過場,我們不叫他,他也不會將規劃交來城規會討論。」
他強調,不反對政府做政績,但規劃是不能亂來的,「中學、小學、幼稚園的情況不一樣,中學生多數會去搭巴士,小學生就多由家長接送,這附近的車位有多少?道路有沒有擴闊的空間?是否有過路設施?一定要保障家長、學生的安全,究竟政府有沒有向社會公佈他們的模擬?甚至預計學校附近出行的情況,交通流量是多少?要同步向社會公佈,社會才會覺得你是有秩序、有規劃去完善附近的交通及生活圈。但建設者一直沒有透露這個問題,只是用家、另一個司去講怎樣用。」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