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 澳民航4挑戰 15建議破發展瓶頸
  • 下調充電費 無助電動車銷情
  • 數字藝術展 打造一展雙城標桿展
  • 首季賭稅近220億
  • 銀行公會CE-CPLP做好中葡金服平台
  • 賭收谷底反彈 六博企去年賺184億
  • (一家之言)創設基礎條件 吸引國際客
  • 商務部:強烈反對
  • (社論)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
  • 特:TikTok被禁拜登負全責
  • 習近平冀渝高質量發展
  • 中方:強盜行為
  • (西窗小語)二○三○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

(一家之言)企業推環保 教育成關鍵

2019-01-20 06:35

    企業推環保   教育成關鍵

    人為因素令全球溫室效應加劇,世界各地越來越重視環保,尤其近年社會要求企業調整生產及營運模式以響應環保的呼聲越來越高,減塑節能成為潮流,甚至是法律責任。各大企業減塑目標志在必行。

    現時全球有逾六十個國家宣佈停止使用塑膠袋,近年更把範圍擴展至其他塑膠物,包括塑膠餐具、飲管等。先後有大企從一次性餐飲器皿上着手,包括有連鎖快餐廳向客人停止供應飲管、飲品公司從膠樽着手推動回收再造等,坊間意見不一。部分認為是好事,為環保出力,企業又可減省成本,一舉兩得;但亦有消費者認為不便,又或覺得措施流於表面,沒有扭轉整個生產過程的塑料消耗。

    減塑出發點好,但若企業在宣傳及處理手法上稍有差池,消費者難以理解,或衍生“負評”如潮甚至抵制。因此需設計好方案來推動環保減塑,並非一味為趕潮流而“硬推”。

    一個地方要實行減塑,並真正起到實效,需從制訂政策着手,如政府立法規範,甚至以經濟手段徵收額外費用等。觀乎澳門,膠袋徵費討論多時卻未見方案,令“減塑”兩字淪為口號,遑論實際成效。

    針無兩頭利。企業肩負環保責任,又不想得失消費者,在推動環保期間,可改用可分解的替代品取代塑製品。如小麥飲管、蔗渣飲管、樹葉碗碟等,消費者相對容易接受,但不排除企業認為成本過高而卻步。

    政府在推廣環保餐具的前期工作上,可考慮對企業作適當補貼。但關鍵在於企業樹立的環保形象要清晰,同時要教育消費者。

    如素來注重環保的台灣,去年已有餐飲業率先棄用一次性塑料飲管,改用不鏽鋼飲管,店方耗資甚鉅,但因不易耗損,成本攤分之後,投資尚可接受。另一方面向顧客解釋飲管清洗方法,釋除顧客對“不衛生”的疑慮,只要獲得顧客理解,對生意並無影響,反而樹立的環保形象可引來更多“同道中人”捧場。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