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靜候美聯儲局減息時點
  • 加息道路未明 日圓震蕩
  • 深合區首批六澳青雙創基地授牌
  • 美高梅保利文化慈善拍賣 推動藝文
  • 機場專營公司去年轉賺2.2億
  • 再有10企獲科企認證資格
  • 企業勒緊員工規模 人資需求平穩
  • 逾17萬外僱 酒店餐飲佔28%
  • 二月團客14.4萬 按年升7.7倍
  • 自助遊成趨勢 旅業倡優化旅遊配套
  • (一家之言)推措穩信心 帶動市場氣氛
  • 居民憂經屋上樓期被延長
  • 停建經屋減供應 樓市刺激有限
  • 軒公向女粉抽水?
  • 經濟不景行業萎縮
  • 朱潔靜主演舞劇《李清照》
  • 《維和防暴隊》五一檔上畫
  • 郭麒麟參加旅行真人騷
  • 林宥嘉相隔八年再出碟
  • 陳明真盼再讀醫藥博士

(一家之言)旅客多需平衡接待力

2019-02-18 06:35

(一家之言)旅客多需平衡接待力

    翹首以待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快將公佈,粵港澳區域合作新篇章即將拉開。澳門要把握大灣區發展機會,不僅要做好國家給予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更要做好內部基建配套、提升行政效率,從而提升城市在灣區的綜合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區域融合,難免亦會令區內城市出現比較及競爭,稍有不慎將突顯城市內部的弱項,甚至有意見認為會分薄城市利益和資源。剛過去的新春假期可見,港珠澳大橋打通區內交通網絡、加快人流往來,春節黃金周訪澳旅客按年升兩成六,訪港旅客更大升四成。數據表明完善的基建不僅沒有令港澳市場展開客源競爭,而是彼此合作壯大市場,合力增加市場吸引力及認受性,客源流失擔憂逐漸消退。

    訪澳客源已形成一定規模,且大有保持增長的趨勢,但澳門不僅城市空間有限,衍生旅遊承載力問題已是眾所周知,就連勞動力也十分有限。面對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次的客量,澳門勞動人口不足四十萬,無疑加重每名打工仔的接待力及工作量,特別是各行各業前線接待人員的壓力將持續增長,久而久之,微笑指數難免下降,勢將影響本澳的旅遊城市形象。

    儘管政府提倡智慧旅遊,使用大數據分析及分流旅客,有助提升旅遊承載力。但全民面對旅客增加,工作壓力一步一步侵蝕着耐性及笑容,前線人員的身心值得重視及關注。當人手長期不足、連休息時間都欠奉,再要員工工餘時間參加培訓,藉此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也是治標不治本。

    設法限制和分流訪澳旅客總量,讓服務與承載力保持匹配,是長遠要思考的問題。否則就要尋求方法緩解前線人員面對的接待壓力,否則物價高加上前線人員長期“黑面”,再優越的旅遊硬件也無法留住旅客的心。

    旅遊選擇越來越多,平靚正的旅遊目的地比比皆是。澳門縱有短期優勢,長遠也要思考客量與勞動力的平衡,令旅客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服務。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