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內地首季出入境逾億四人次
  • 央行原副行長范一飛一審認罪
  • 我國成功從美追索38文物
  • 數字技術為中外文物展注活力
  • 俄導彈襲烏18人死
  • 歐盟加緊制裁伊朗
  • 美媒:拜登施壓巴總統被拒
  • 中方籲立即實現加沙停火
  • 外媒:美同意以進攻拉法
  • 伊朗準備應對任何襲擊
  • 印尼總統佐科晤王毅
  • 華再促菲重信守諾
  • 王毅:遵守國際法美沒有“特權”
  • 印尼當選總統:中國是好朋友
  • 王毅:加快推進南海磋商
  • 桃園連續三天停電當局挨轟
  • 水浸街
  • 兩岸同胞共拜人文始祖
  • 延役之哀
  • 台軍P-3C疑誤射小牛導彈

(社論)同心同德共建大灣區

2019-02-20 06:35

    同心同德共建大灣區

    在傳統元宵佳節來臨前夕,中央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份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全文逾二萬七千字,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了全面規劃,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粵港澳大灣區佔全國國土面積不到百分之一,人口不足全國百分之五,但經濟總量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二,經濟戰略地位舉足輕重。與此同時,近年全球保護主義升級、多邊貿易體制受到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增速普遍下滑,中國商品和服務出口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經濟增長重心由依賴出口轉為發展高質量的內需,同時面臨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困境,需要透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打造消費、投資向高質量發展的雙通道,推動我國社會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重要區域,擔此重任,當仁不讓。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等,可以預見,隨着規劃的實施和推進,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措施,將為粵港澳三地的政府和企業帶來廣濶的發展機遇。

    《綱要》實施有望破解三地融合發展難題。《綱要》將粵港澳三地共繪在一張發展藍圖上,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透過中央協調、制度創新,發揮集中力量做大事的優勢,衝破制度性差異和地域規限,令長期制約粵港澳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生產要素不能便捷流動的難題,有望找到破解方法,將三地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有效銜接,提升跨境協同創新效率和市場深度融合。特別是對大灣區內四個中心城市進行定位,按照各自功能和優勢,發揮三地科研、市場、資源、制度優勢,協同推動形成“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產業開發”一條龍的區域科技產業協助創新體系,帶動粵港澳三地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大灣區建設前景可期,但也要看到粵港澳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社會管理模式、市場開放度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需敢為天下先的無比勇氣,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同心同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一一破解,穩步推進大灣區建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