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跨域傳藝」講座式演出 《倥舞人生》 Arts Inspire Across Borders — Lecture Performance “About Khon and You”

2019-04-18 14:02

攝影:廖嘉豪
日期:2018年10月20日 地點:海事工房2號 會談人:Piche Klunchun、何雅詩
點象藝術協會的「跨域傳藝」計劃自2015年開始策劃,2016年開始每年舉辦,引介澳門較少關注的藝術文化類別和人物,拓寬國際視野的同時,也深入永續文化,尋找更具創造力的藝術發展。首先,由鄰近的泰國開始認識,開啟跨越邊境的創新學習,讓表演者、創作者擁有更豐沛的內在能量,宛如一本連結世界的內在護照,可以在文化藝術的世界裡通行無阻。
以下為2018年邀請泰國舞蹈家及倥舞大師Pichet Klunchun首次抵澳,與澳門編舞家何雅詩女士合作講座式演出的文字實錄,整個過程著實可見對於傳統藝術深入淺出的介紹、示範表演、觀眾互動,以及延續傳統精神至當代的運用等。
一、傳統的身體方式 Pichet Klunchun (以下簡稱P):你好,我叫Pichet Klunchun,我是一個(倥舞)舞者。大家都認為我是一名師傅,倥舞師傅(People recognize me as a Master, a Kohn Master.)。
何雅詩((以下簡稱S): 你好,我叫何雅詩,又可以叫我Stella。我是一名中國舞老師、編舞和舞者。身為一位倥舞的大師,我想請問一下倥舞的基本訓練是怎樣的?
P:關於倥舞的基本訓練,我想透過學生們的示範,大家邊看我邊解釋。(學生進場。雙手抱立圓,食指指尖相對於丹田前方,其與三指相並與姆指相扣成一個小圓。雙腳張開趾尖朝外站立。學員跟隨擊竹節奏,蹲下至大腿平行於地面,然後持續緩慢地上升及下降。)這是倥舞第一個最基本的訓練,身體除了直腿和蹲下其他部份絲毫不動。這個身體的基本姿態根據角色而有所不同。大家眼前看到腳趾翹起的是巨人(Giant) 的基本姿態。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姿態背後有著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它的源頭是來自於泰國的廟宇。這個身體姿態當中包含三個結構元素。首先是雙手所抱的圓,這代表能量的流動;第二個是矩型,當演員蹲下雙腿和地面之間就成了矩型,這是身體的底座;在這個時候舞者的整個身體就成為了一個三角型,三角型本身就是泰國廟宇的型狀。在日常訓練中,這個緩慢上下的動作會持續做很長的一段時間。大約三十分鐘後,舞者就會進入冥想,我們持續不斷地做,愈做愈深入和安靜。接下來我想向大家展示基本訓練中的第二個步驟。
觀眾席中的小孩:為什麼他們不穿鞋子? P:因為倥舞是在戶外而非劇場裡演出,再加上演出裡有大量單腳站立的動作,腳部的動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穿鞋子很有可能令演員絆倒。所以倥舞是一種不穿鞋子的舞蹈。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同時,在稍後的示範裡,也將會看到更多與腳部相關的動作。
(擊竹,學員雙腳張開趾尖上翹,下蹲,雙手直擧至胸前,按掌掌心向外。P示意舞者轉重心向右,轉移重心到左腳單腳站立,右腳彎曲抬高,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小腿稍微向內收。交替抬腿踏步,並使發出踏步的聲響。整個約一分半鐘的過程裡,學員需要盡量保持包括手在內的整個上半身穩定,身體沒有位移的改變。)
這就是第二個基本訓練。因為這個踏步與演出的主要舞步有關,所似我們一個又一個小時無間斷地練習這個踏步。而我手上竹子雙擊則代表鼓聲,倥舞與音樂有密切的關聯。(稍後,示意學員回到蹲的姿態,然後站立。學員退場。)以上你們看到的就我們最基本的訓練。
S:這些訓練非常有能量(very strong)
P:是的。我們用很多年來做這些練習。在最初學倥舞時,我與同伴們,每天早上從十點到下午五點都練習這蹲和踏步,每天做整整三個月後,我老師才正式收我為他的學生。可以算是一個小小的考核吧,以上這些就是我的基本訓練,那你呢?你所跳的舞是怎樣的?
S:我所跳的是中國舞,從小開始接受中國古典舞和民間舞的訓練。當說到中國舞的基本訓練,我們更偏向接受古典舞的練習。同樣地我邀請了我的學生來為大家作示範。(學員示範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第十三級的軟開訓練)這是關於柔軟度的練習。柔軟度對中國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不同的柔軟度練習,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套動作就是其中一個關於柔軟度的練習。除了柔軟度,中國舞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是「韻」。如果要我解釋「韻」,我會說韻是關於身體的律動,中國舞有很多上半身的動作。(學員示範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新十二級的地面練習提,沉,沖,靠,含,仰,移)在這個示範中大家可以看到,身體的動律與我們的呼吸是有很大的關聯,而這個呼吸又有別於日常呼吸的方法。跳中國舞時,有時我們可能會用上八拍來吸氣或呼氣。而「韻」是中國舞特有的元素。另外我們也有關於腳步的練習,我們稱為走圓場。(學員示範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新十一級圓場、花邦步)以上這些就是我們的基本訓練。
P:這些只是基本練習嗎?這些對我來說可以算是一個演出了。因為我總以為基本訓練就是一簡單且重覆的動作。剛剛這些我以為已經是一個演出了。非常美麗。
S:是的,中國舞的基本訓練和演出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聯。
P:我還想問,中國舞的基訓中會用到西方的訓練方法嗎?
S:傳統上是沒有的,但後來在初級的訓練當中會用上橫桿作為輔助。我剛剛看到倥舞時令我想起,我們都是屬於亞洲的身體,在以往我們蹲的訓練是相似的。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更多關於倥舞的事呢?
二、舞蹈的故事 P:倥舞是揉合了舞蹈和劇場表演的泰國傳統表演藝術。演出內容是由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派生出來的《拉瑪堅》史詩,大約700年前被改寫成倥舞的演出版本。大約在200年前達到倥舞的黃金時期。很久很久以前,泰國原來是一個印度教的國家,那時人們相信,國王就是神明拉瑪在地上的化身,所以泰王和倥舞故事的主角冋樣稱為拉瑪(Rama),而傳統上倥舞也像徵著國王。後來即使佛教成為泰國國教,我們仍然保留這個信念。但時至今日,倥舞代表不單單是國王,更是整個泰國文化。《拉瑪堅》是一個關於巨人和拉瑪之間的戰爭故事,那是一個非常長的故事,如果我們日以繼夜不停地演出,可能要用上一星期才能演完整個故事。當中有四個主要的的角色:男人、女人、巨人和猴子。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動作詞彙或者可稱為舞步,把這些動作詞彙組合起來就成為了我們演出的舞。接下來我想分別向大家展示屬於巨人和女人這兩個角色的動作詞彙。(學員進場示範倥舞巨人的部份動作詞彙,離場)以上大家看到的大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單單的巨人的詞彙可能就要跳三十分鐘。與你(Stella) 的舞者跳舞時常保持笑容相比,我們則剛好是相反,這些訓練都是為了讓舞者成一個戰士一個軍人所以看起來更剛強一些。接下來為大家展示的是女人的動作,在做的時候會伴隨著歌曲(學員進場示範倥舞女性的部份動作)。
S:這兩組詞彙的分別很大。女生的動作是不是在說一個故事呢?
P:女生的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名字,我們為這些名字配上旋律,所以剛剛聽到的歌詞的內容就是每一個動作的名字。
S:我觀察到在倥舞的動作中,有很多的手勢和腳部動作,但上半身以至於頸都是是相對較穩定,這是不是由於倥舞是一種面具舞而有這樣的發展呢?
P:倥舞的確是一種帶著面具的表演類型。但與一般只蓋住面部的面具不同,倥舞的面具是包住整個頭部的,所以我認為它更像一個頭盔。我帶了一些面具給大家試載。在服裝方面,傳統服裝有它固定的穿法和先後順序,這裡有一套傳統的舞衣,但我不會告訴你們怎樣穿,我想大家運用想像力去設想我們怎樣穿著這套舞衣。有人想試穿嗎?
(有些觀眾試戴不同的傳統面具,有些則研究如何穿戴舞衣及裝飾物)
S:Pichet,你說倥舞是一個舞劇,在說一個故事。但我留意到面具的嘴巴是並沒有孔的,演員在舞台上怎樣說話,怎樣去說故事呢?
P:事實上,舞者在舞台上是不會說話的。但我們有一個說書人,當角色要說話的時候,說書人就會站在舞台上代替角色說話,然後舞者跳舞。說書人用語言聲音,而舞者則用身體去表達同一件事。我可以為大家示範。
(P站上台,說書人在一旁。說書人說一句,P做著相對應的動作,結束時維持姿態;說書人再說一句,P再做動作,如此交替直到台詞結束。說書人的聲音即是角色所說的話。)
說書人:今天,(Today,) 太陽即將西下。(the sun is going down) 在我的文化中,我們要暫停戰事。(In my culture, we must stop fighting,) 明天晨曦再現之時。(Tomorrow when the sun is coming up.) 再到這裡來,我們繼續再戰。(You come here, and we will fight again.) 你同意嗎?(Do you agree.)
P:正如大家所見,角色說話聲音和舞蹈是分開的。說書人說話,舞者跳舞。Stella,我想問你最喜歡的是什麼舞呢? S:中國舞包含了有很多不同類的舞蹈。作為一位女性舞者,其中有一段中國古典舞我是非常喜歡的,我可以向大家展示。
(S到台上,雙手執扇,跳中國經典女子古典舞獨舞作品《春江花月夜》)
P:可以解釋一下這作品是關於什麼的嗎?
S:這個作品稱為《春江花月夜》內容是關於一個閨房女子,晚上獨自到家中的花園觀賞滿月。傳統上滿月有圓滿、美好的含意,這令她不禁想到自己的未來是否也能滿㘣美好?能否遇到一個好的丈夫?除了對未來的期許,這個作品也表現了女子閨房生活的苦悶,因為中國的古代的年輕女子結婚前是不可以獨自出門的,只能整天待在家,所以作品當中有一些模仿鳥的動作,表現了女子希望能像鳥一樣可以離開這小小的庭院,自由自在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圓」也是中國舞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除了身體動作,剛才大家見到兩把扇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圓,甚至對月亮的幻想都是一個圓。
P:我見到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動作都是把兩把扇合併成為圓。你邊說我邊幻想,滿月掛在天上,月光透過扇撒在年輕女子的臉上,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畫面。但這是中國舞還是澳門舞呢?
三、在地文化與傳統現代化 S:這是中國舞。你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從小學中國舞,當中除了古典舞還有來自不同民族的民間舞,例如藏族舞、蒙古舞、傣族舞等等。這麼多年學了這麼多自其他不同地方的傳統民族舞,我發現我從來沒有學過澳門或廣東的傳統舞。但年輕時在澳門不同舞團和不同編導合作時,他們總說,我們要跳自己的、屬於澳門的舞。
P:我很好奇,澳門的傳統舞是怎樣的呢?什麼是澳門的舞蹈?
S:近年,澳門政府和相關業界人士都認為起源並盛行於澳門廣東這一帶的「舞醉龍」可能會是澳門的舞蹈。這是佛誕節,漁行慶典的其中一個活動。「舞醉龍」是由從事漁業的人而不是受訓練的舞者來跳,舞者們會手持龍的模型,邊大口喝酒邊跳舞並呈現醉酒的狀態。
P:非常有趣,所以說跳「舞醉龍」的都是一般人?
S:是的,他們日常可能是捕漁或做海產買賣的一般人。
P:「舞醉龍」這種舞出現了多久呢?
S:它已經在廣東沿岸一帶有一定歷史了。但我認為什麼是澳門的舞蹈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繼續思考探索的。Pichet,剛才我向你展示了我最喜歡的舞,你也可以分享一下在倥舞中你最喜歡是哪個角色嗎?
P:我接受過巨人、男人和女人三個角色的訓練。當中巨人和女人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我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這兩個角色的片段。首先找想跟我的學員一起展示巨人這角色。這個場景是關於,巨人正與他的士兵們為出征作最後的準備。
(P請席地而坐的觀眾們稍移到場地的兩邊,學員們分兩行列隊。P擊竹示意,學員以平移向左踏步。直到學員腳雙腳張開跪地,並把短竹放於地,雙手抱圓於身體前。P在學員前作一段獨舞,示意我軍即將與敵軍會戰,眾人是否準備好,是否足夠強壯,是否願意與敵人決一生死?士兵以動作表示,是的我們足夠強壯,準備好與其決一生死。P指向遠方示意大軍出發,學員站立,以小碎步平移退場。)
P:以上大家看到的是巨人及他的軍隊準備出征的場面。《拉瑪堅》故事裡,巨人是個壞人,跟所有邪不能勝正的傳統故事一樣,巨人戰敗了,他和他的軍隊全軍覆沒。接下來我想向大家展示的是關於失去丈夫的女人在獨自哭泣的場景。女人是我最喜愛的角色,我真的非常喜歡這角色。(P坐在椅子上,準備)女人的動作全都是內收含蓄柔情的。(P開始緩慢把手竹舉到面前,呈哭拉擦淚狀,身體不時微微振動,過程極之細膩精緻)
S:我留意到我們兩個剛剛所跳,不論是我的閨房女子或你的史詩,都是一些非常經典的故事。我想問一問你對跳舞有怎樣的看法,對於傳統的舞蹈怎樣走進現代有什麼看法呢?
P: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用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思考怎樣才能讓傳統免於停滯不前,讓傳統繼續向前走與現代接軌。我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研究成果﹣﹣一些基於傳統倥舞發展出來的新技巧。接下來我會做示範,如果大家感興趣,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嘗試。
(P及學員們邀請觀眾站起來)
剛才的示範中,大家可以留意到,倥舞舞者的從手指到整個手臂都是劃著不同面向的圓,舞者從手指到手臂都是以螺旋方式轉動肌理。事實上倥舞的所有動作都是與圓有關,圓是倥舞的核心概念。所以我們第一個原則就由圓和肌理的螺旋轉動開始。我們從手指開始,持續以螺旋方式轉動肌理會把力量一層一層帶向上。從手指、前手臂、大手臂、肩膀、頸椎、頭椎、胸椎、腰椎到盤骨再到我們的雙腳。於是這個轉動就可以由一個身體部位開始帶動全身。當我們捉住這個概念發展下去於是有了新的動作,這是其中一個令傳統走向現代的原則概念。接下來我想邀請大家兩個人一組,一個持續轉動另一個的手,被轉者則順著肌理和這力量從手開始令全身轉動。轉動者可向內或外轉動,若轉動者停止,被轉都也同時停止。要注意的是,如果被轉者走錯方向,身體就會卡住,沒法流暢地繼續動作,也很有可能會扭傷。所以要注意身體的方向。
(學員和觀眾們兩人一組,在場地的各個地方試做,P在旁觀察不時指導)
P:接下來試一下我們第二個練習,同樣是從手的末端開始,持續轉動身體,只是在轉動期間加上不同方向的力,可以是拉或推,在這個力之後可以繼續轉動或者再一次拉或推。透過這個力的加入,可以令本身只有轉的動作有更多改變的可能性,同時又可以改變兩人之間的距離,令動作更多變。什至可以到地上或有托舉的動作。整個過程我們嘗試保持動作流暢。
(P向大家示範,觀眾及學員們嘗試做,P在旁觀察不時指導)
倥舞本身離不開圓,以上我們做的這些練習都是跟圓相關而發展出來的原則。當然在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的路上,我和我的舞者還做了很多不同的探索和練習。因為時間有限,只能向大家分享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練習,如果有任何問題或分享,可以在結束後留下來跟我說,以上就是我今天晚上的分享,謝謝大家,非常感謝各位的到來。
 
示範學員:(Pichet組)蔣禎耘、馮少媚、高展聰、彭錦耀、吳曉彤、許玉琼、陳雅靜、鄭雅文、何志峰;(Stella組)勞翠盈、劉美樺 主辦單位:點象藝術協會 策劃統籌:蔣禎耘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