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澳門首次參加「城市自然挑戰賽2019」

2019-04-28 18:00
昨日(4月27日)下午的瓢潑大雨中,正是澳門首次參加「城市自然挑戰賽2019」(City Nature Challenge 2019)的開幕禮。在澳門大學劉少榮樓的大堂,一個以本澳的動物為主角的生態攝影展已經展出中,當觀者注視那些美麗優雅的水鳥(如小白鷺、黑面琵鷺),以及造型怪異的動物(如戴勝、龍眼雞),很難相信這是和我們一同生活在澳門這個石屎森林裡的居民,不過正如開幕講者之一的陳俊明所講,城市作為一個生物棲地常常被人忽略了。如果我們平日多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以及生活其中的各種動植物,你或許會發現一個多姿多彩卻在忙碌的生活裡被忽視的世界。
城市自然挑戰賽於2016年由美國的學者發起,第一屆比賽在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進行,鼓勵城市的居民和訪客參與紀錄城市裡的物種,超過1000人在一個星期內有了超過20000筆觀察記錄,其中兩個城市都得到了新的紀錄。隨著越來越多城市的人都對這項活動產生興趣,在2017年的時候,城市自然挑戰賽成為了全國性的賽事,2018年則繼續蔓延到全球,參與人數也達到了17000多人,共有441000項觀察記錄,紀錄了8600種物種,還讓599種瀕危物種得以紀錄!今年2019年是第三屆,正是澳門第一次參與這項「公民科學家」的活動。
參與的方式十分簡單,只需要在手機下載一個叫「iNaturalist」的App,然後註冊一個帳號就可以開始紀錄城市物種的行動,參與者不需要對動植物有很深的瞭解,程式裡有幫助辨認物種的功能,如無法確認的物種寫「未知」就可,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會幫忙一起來辨認。
開幕禮上,開幕嘉賓們給出了精彩的講座。活動的發起者、港澳地區的主要協調人Shaun Martin充滿熱情的講述了活動的意義,鼓勵在場的學生市民一起加入到物種觀察者的行列來。澳門路氹城生態保護區的主管楊鎮宇先生則展示了澳門的填海歷史,解釋目前僅剩的濕地保護區對生態彌足珍貴。本澳的昆蟲學者、發現澳門細蟻的梁志文分享了一位發現新物種的丹麥小女孩的故事,帶來活動前在澳門大學採集的紅火蟻,和在場觀眾一起感受昆蟲學者的日常,引起了在場學生們的興趣。生態導師陳俊明事先在會場藏了很多橡膠動物模型,請找到這些動物模型的在場觀眾上台,一起用繩子組成一個食物網,並請一位聽眾上台來躺在繩網上被抬起,從而讓聽眾感受到生態中的食物鏈越複雜代表著越穩固,也是我們為何要保護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本澳目前已經有79位觀察者,共記錄了200多個觀察紀錄,期待有更多的澳門市民參與到物種紀錄者的行列來。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時代,這樣的活動更顯意義。
活動澳門區鏈接:https://www.inaturalist.org/projects/city-nature-challenge-2019-macau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