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中國版量化寬鬆來了? 人行:買賣國債與QE截然不同
  • 第一季註銷餐企激增232% 內地餐飲業「窮鬼套餐」盛行
  • 中國股債市重錄外資淨流入
  • 櫻花季疊加低匯率 「五一」出境遊日本最熱
  • 兩岸新能源車發展基地常州揭牌 為兩岸經濟合作注入新動力
  • 李強:加快建設有韌性資本市場 促進上市公司增強回報投資者意識
  • 中央匯金大舉增持四支ETF 首季耗資逾2,000億元
  • 年薪50萬 每年赴宴100場 杭州招聘「代嫁師」引熱議
  • 智利對中國鋼材徵收反傾銷稅 中國製鋼球鋼條徵33.5%及24.9%關稅
  • 潘功勝出席IMFC會議: 中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 4月上半月銷量首超燃油車 內地新能源車成市場主流
  • 白銀最高漲幅超越黃金 分析師籲留意溢價風險
  • 人行:金融總量已經不少 要著重盤活被低效佔用金融資源
  • 低空經濟是典型新質生產力 工信部:規模上看萬億
  • 中國2月減持美債227億美元 日本及英國增持
  • 內地首季經濟增長超預期 專家:投資與進出口帶動
  • 跟隨主權評級調降 惠譽降六家國行評級至負面
  • 退市新規引發股民恐慌 證監會緊急澄清
  • 首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6.2% 城鎮調查失業率5.2%
  • 內地穩增長政策顯效 一季度GDP同比增5.3%

堅持獨立思考 永不失「我性」 北大教授王紅生憶恩師陳翰笙

2019-05-03 07:02




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翰笙,曾是五四時代最年輕的北大教授。(互聯網圖片)
回憶恩師的言行, 王紅生言談中充滿敬佩。 (李世達攝)

被譽為「中國當代經濟學家之父」、致力中國農村經濟研究的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翰笙,1924年在「五四運動」晚期接受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邀請,回國出任北大歷史系教授,當年27歲的他是北大最年輕的教授。

已退休的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紅生是陳翰笙的學生,本報記者有幸到北京面對面與王教授對話,談談他與「五四人」零距離接觸的所見所聞。

陳翰笙是王紅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時的研究生導師,兩人於1982年相識,當時陳翰笙已經85歲,仍然熱衷於教學與學問。王紅生坦言,一開始與陳翰笙的對話有些艱難,「他是經歷過五四時代的人,而我是解放後1951年出生的,受的教育系統也不一樣」,「那個時代,不管是共產黨員或國民黨員,還是無黨派人士,都有一種精氣神,這恰恰是20世紀中國社會變動的動力所在」。

王紅生說,陳翰笙與蔡元培、胡適是相互了解、有私交關係的。雖然胡適是自由派、蔡元培是國民黨員,陳翰笙是共產黨員,私交上蔡元培與陳翰笙是「鐵哥們」,三人雖政治立場不同,年齡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是「五四人」。

何謂「五四人」?王紅生認為應同時具備「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儘管三人信仰的主義不同,但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陳翰笙曾說,「I believe in individualism」(我相信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譯為個人主義在中文語境中往往會引起歧義,有時甚至為被人誤認為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主張。因而在公共場合,陳翰笙以「個性」來代替「個人主義」。不管在甚麼地方、甚麼機構,陳翰笙都堅持獨立思考和特立獨行,這也是「北大人」與「五四人」的一貫主張。譬如蔡元培在歡送北大學生留學德國時,告誡學生不要失掉「我性」;胡適在《胡適論文學》中也說,但凡文學,必須具備兩個因素-有我和有人,前者強調要有自己的見解,後者指寫的東西要能與人交流共鳴。「五四人」強調自我、有我,不隨波逐流,不說套話、假話。

王紅生分享了他關於陳翰笙的親身經歷:在北大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有記者採訪陳翰笙,希望他在大會結束時說幾句話,當時陳翰笙101歲了,思考許久也未發言,他的侄女就建議他說「祝北大愈辦愈好」,但陳翰笙卻說:「祝北大辦得跟過去一樣好。」「過去」這兩個字就是希望北大能繼承五四的優良傳統,也反應了陳翰笙不說套話、假話的「我性」。

王紅生說,「五四人」提倡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蔡元培是這樣、胡適是這樣、陳翰笙更是這樣,憑藉他們的家庭和教育背景,當時他們絕對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卻都選擇了投身更高的理想。而何謂「做大事」?就是關心國家大事,促進社會進步。王紅生回憶第一次到陳翰笙家拜訪,他的第一句話讓王紅生至今難忘。

陳翰笙說,你來是請求幫忙,他很願意幫忙,但不是所有人的忙都幫,前提是你要有意識、願望去推動社會進步。陳翰笙希望王紅生用知識為社會進步做貢獻。

對於個人與集體之間的聯繫,陳翰笙認識到個人力量有限,必須參加組織,只有在組織的集體裡,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但作為一名學者,一名共產黨員,同時應該具有認識真理和堅持真理的膽識。

「五四運動造就了一代新人」,王紅生研究亞洲歷史發現,知識精英的素質和力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前途,教育教出甚麼樣的人,國家未來就是甚麼樣,「如果既沒有宣導個性和我性的個人主義,也沒有集體主義,這個國家就沒有前途」。

談到「五四運動」的精神,王紅生認為體現在兩點,一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另一個就是有理想、有抱負。他認為年輕人應該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有機結合起來,如果都死氣沉沉,都熱衷於做官,在官僚體制內尋求升官發財,這個國家就沒有前途。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雖然取而代之的是軍閥,但軍閥對於思想的鉗制是有心無力,給當時的知識分子帶來難得的機會,蔡元培、胡適和陳翰笙等知識分子,既是傑出的個人,也是時代造就。在此意義上,對於中國知識精英說來,「五四時代是一個好時代」,王紅生說。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