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江門青年會昨日舉行「灣區共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邀請來自內地、香港及本澳的有關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共同探討大灣區城市的合作發展。
澳門江門青年會昨日舉行成立十周年活動暨「灣區共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邀請多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講者之一的澳門大灣區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呂開顏受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帶來龐大的機遇,澳門未來若未能把握機遇,將會被邊緣化。
他指,澳門經濟結構較單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推出,有助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但同時很多制度上需要突破,認為隨著三地的人員往來和政策互通愈來愈多,澳門在融入大灣區發展同時需建立更完善溝通機制,以及解決三地法制差異等。
呂開顏希望未來大灣區建設有更多惠及民生的服務,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以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如如特區正研究開支跨境培訓課程等,因有關方面涉及資金跨境運作,細節需要完善及聽取社會意見。
澳門江門青年會常務副會長羅彩燕表示,隨著大灣區發展規劃出臺,粵港澳三地的經濟往來、文化交流較以往密切,港澳兩地對於大灣區的政治、經濟、民生環境等不太熟悉,認為需要進一步加強三地之間的互動及宣傳,讓大家對各灣區城市有更深度的認識。至於被問到早前「光博匯」事件會否削弱澳門人到灣區投資的信心,她認為是個別事件,認為舉辦研討會有助加深港澳人士或投資者對國內的瞭解。
呂開顏認為,畢竟澳門的社保、法治制度較為健全,不少青年到灣區發展會遇上一定困難,他憂慮澳門青年到灣區工作會踩到誤區。他建議澳門在灣區共融過程中需考慮在司法、教育等方面能否進一步完善;其次是為澳門青年進一步提供諮詢及相關訊息;再來是社會整體對於灣區發展需要有更多共識,思考如何為澳門青年到大灣區發展帶來更多工作和創業機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