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保安司再發文解釋 謠言罪非隨時適用

2019-07-16 04:25
  【本報訊】保安司司長辦公室發表文章,認為近日網上和坊間流傳對民防綱要法法案中俗稱“謠言罪” 的解讀,明顯與相關條文表述和立法原意不符,保安當局強調不可把罪狀等同其他國家或地區一般的謠言罪。
  其一,從最初的公開諮詢文件,到目前最新的建議文本,《民防綱要法》第25條的適用時機,始終嚴格限定在“即時預防或更高級別的狀態維持期間”,公眾可以將其理解為類似本澳懸掛八號,甚至九號、十號風球的時候,因而絕不是一條一年365天、任何時間都可以使用的罪名。
  正因如此,“突發公共事件下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規定在《民防綱要法》而非《刑法典》中:《刑法典》所規定的罪名,一般都不會加入明確的適用時間限制,而單行法律恰恰相反,可以限定僅適用於特殊時期。
  其二,關於犯罪心態方面,“突發公共事件下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的限制同樣嚴格,不論是造謠生事,還是散佈謠言,行為人必須明知訊息的虛假,而且具備蓄意使得或任由謠言引起公眾恐慌的意圖,才可能構成該罪。換言之,法律僅制裁一心想擾亂公共秩序、製造公眾恐慌的違法者。
  假如行為人當時所處的客觀環境,證實無條件或不足以辨別消息的真偽,而把訊息傳播出去,即不存在觸犯《民防綱要法》第25條的意圖,不構成犯罪,因此並不會出現公眾所擔心的“無心傳謠者誤墮法網”的情況。
  其三,對於謠言的內容,與一般“謠言罪”不同,並非所有的虛假資訊都被包括在“突發公共事件下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之中。根據《民防綱要法》法案,僅當傳播的虛假資訊“與突發公共事件及其應對行動的內容或情況有關”時,才可能構成犯罪。
  若行為人傳播的虛假訊息與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公共衛生事件與社會安全事件的內容無關,且根本不足以引起一般人的恐慌,則不能構成本罪。
  《民防綱要法》法案建議訂立的罪名無論在適用時間、犯罪心態及訊息內容方面,都受到嚴格的限制,表明了特區政府希望在最大程度保護公眾言論自由的同時,守護公共安全、秩序和社會安寧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