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 澳民航4挑戰 15建議破發展瓶頸
  • 下調充電費 無助電動車銷情
  • 數字藝術展 打造一展雙城標桿展
  • 首季賭稅近220億
  • 銀行公會CE-CPLP做好中葡金服平台
  • 賭收谷底反彈 六博企去年賺184億
  • (一家之言)創設基礎條件 吸引國際客
  • 商務部:強烈反對
  • (社論)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
  • 特:TikTok被禁拜登負全責
  • 習近平冀渝高質量發展
  • 中方:強盜行為
  • (西窗小語)二○三○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

大數據分流旅客初顯效

2019-07-23 06:35

    使用智能手機遊走社區

    大數據分流旅客初顯效

    【本報消息】上半年入境旅客突破二千萬人次,全年很大機會突破四千萬客。旅客分流、社會矛盾將再掀熱議。有學者表示,政府大數據分流開始有成效,有新來澳的旅客已使用智能手機遊走社區,需時持續推廣,提升分流效果。未來不應祇聚焦旅客數量,應關注消費、產業貢獻。

    學者表示,本澳旅遊承載力主要是某時段、某地區出現的瓶頸問題,並非全澳人滿為患。目前所見,旅客仍習慣前往新馬路、大三巴一帶,且集中下午時段。近年有路氹金光大道博企項目分流旅客。雖然中區、路氹區經常人潮擠擁,但不少社區中小企反映,根本沒有受惠旅客增長,祇是區內居民收入改善,消費增加,旅客實際貢獻不大。

    因旅客消費、旅遊模式有既定習慣,且旅客大部分是廣東省回頭客,習慣在中區、路氹區活動,要旅客突然改變習慣也不容易。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為本澳帶來一批新客源,加上政府推廣大數據分流,這批新旅客的消費、旅遊模式不同於傳統旅客,使用智能手機配合大數據,遊走於中區周邊的大街小巷,探訪不同社區、景點。大數據初見成效,但需時持續推廣,提升旅客分流效果。

    聚焦旅客消費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區域融合加快,人流往來頻繁,來自大灣區的旅客將持續增加。在“一國兩制”下,大灣區居民來澳旅遊、過境將成常態,未來能否再視之為“旅客”,值得探討。學者認為,政府不應視旅客量為政績工程一部分,焦點應改為消費、產業貢獻,更可反映對澳門的實際幫助。

    另外,無論是否發展旅遊業,政府都要做好公交配套、社會資源,這是本澳內部應做好的施政問題。內部施政做不好,居民、旅客都是受害者。

    對徵收旅客稅,學者指出,徵稅能否抑制旅客增長需要觀察,對此有保留,擔心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意大利、荷蘭、日本等經濟結構比澳門多元,旅遊業祇是其中一小部分,澳門以博彩旅遊業為主,產業結構中,不少行業直接、間接與旅客扯上關係,故不應直接與外國比較,需結合澳門實際產業結構情況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