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穗寫字樓空置壓力漸緩
  • 新街坊帶動 橫琴網簽增八成
  • 穗商品房成交額 創近六年第二低
  • 中原料次季月均成交重上千宗
  • 釋放資金 工商舖料月均成交近卅宗
  • 持續減息政策 歐元偏軟
  • 歐美利差預期拉闊 或加劇歐元弱勢
  • 中葡論壇企業家大會 葡企增逾40%
  • 澳琴協會合作 加強金融聯繫
  • 藥品出口多 手頭訂單6.3個月
  • 芳香世家借中葡平台拓貿易渠道
  • 加碼穩就業 內地人才市場現新變化
  • 灣商賽啟動 二百萬獎金育商標品牌
  • 非本地生:爭取留澳工作
  • 灣區數字產業協會訪旅遊大學
  • 引才過程評估調整 利四新發展
  • 國際會展業地位須人才支撐
  • 人資公司:引才計劃無損本地生就業
  • (一家之言)多手準備 應對樓市變化
  • 中銀昨辦私銀客戶交流晚宴

人為壁壘轉嫁成本 美醫療費用高昂

2019-08-12 06:35

    人為壁壘轉嫁成本   美醫療費用高昂

    美國家庭有房有車不算難事,但是沒有健康保險就不敢生病,可能分分鐘落得傾家蕩產下場。上周講述朋友由於痛症入醫院急診室四小時,被開單追數15,000美元的真實故事。內地、港澳實施的不少民生政策和措施,實際上比美國好得多。一些港澳人不滿現狀的過激抱怨,實在令人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慨嘆。

    公益產品欠公平

    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逐利被視為推動經濟發展、鼓勵創新的最大動力。如果閣下有錢又大方,在美國的確很容易獲得最先進的醫療服務,但價格可能貴得驚人,普通民眾有資格享受到的能有多少?

    全球的丙型肝炎患者以億人計算。美國吉利德藥廠發明了一種可根治疾病(成功率90%)的聖藥Sovaldi,每片售價1,000美元,整個療程為十二周,每日一片,總共要花費8.4萬美元。最近有一種治療幼兒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神藥”Zolgensma,只需注射一針即見效,定價212.5萬美元,折合港幣1,658萬元。

    社會醫療保健服務應屬“公共產品”(Public Good),但是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仍以“資本逐利”方式去推動,充滿商業運作的貪婪和欺詐,未能體現出應有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缺乏醫者仁心的人性光芒,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缺失。

    美國醫療服務超貴,有很多是人為因素和壁壘造成。美國醫生的薪酬是歐洲同行的兩、三倍,但入行執業門檻非常高。美國醫學院學生在申請入學前,必須先取得一個理工學士學位,在醫學院要苦讀四年,才有資格考取全國執業醫生證書,再找醫院實習起碼三年;若是某些要求更高的專科,還要熬過二至三年的專業進修才能正式行醫。

    律師慫恿告醫生

    換句話說,在美國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執業醫生,大約要讀書、進修和實習費時十一至十八年,過程相當艱苦;醫學院的學費就要30萬美元以上,大部分學員都要靠貸款支持。為保證醫生的高收入,入行執業的門檻定得很高,加諸患者的收費當然也會高。

    美國看醫生經常有“殺雞使用牛刀”的感覺。治療傷風感冒等的小病,需要受訓十多年以上的醫生才能開藥,每次費用100美元以上。在腿上長了小瘜肉(雞眼),在美國要看皮膚專科醫師四、五次,採用乾冰凍除療法,連檢驗費起碼花五、六百美元。但在內地江門或中山人民醫院皮膚科,以鐳射割除小瘜肉,花費只需人民幣一百多元。

    美國重視消費者權益,這本來是好事,但卻經常被濫用。一群餓狼似的律師虎視眈眈,以分拆賠償金方式,慫恿病人控告醫院和醫生,最善於小事化大、無事搞事。醫療勝訴的原告,據統計獲賠償中位數超過23萬美元,個別案例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庭外和解案件賠償的中位數也超過12萬美元。

    病人訴訟若最終敗訴不用付律師費;若勝訴律師可分得3至5成賠償金。地方法院一般判決有利於消費者,而原告沒有起訴成本,醫療訴訟案件變得泛濫成災。為求自保,每位執業醫生均要購買醫療責任險,普遍一年花費四、五萬美元;一些風險較高的專科如婦產科醫生,每年需付責任險保費更高達八、九萬美元。這些費用最終自然還是由病患承擔,但律師和保險公司是最大得益者。

    缺自我約束互信

    在美國不買醫保風險極大,因此全國民眾八成以上都有購買。由於是由第三者付費,只要在保險公司接受的範圍內,病患和醫院都沒有動力控制成本,濫用資源甚至虛報費用時常發生。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必須維持龐大的經紀隊伍接生意,又要僱請大批律師和精算師,隨時準備與醫療機構和醫生訴訟或駁數,防止詐騙或誤報,龐大的費用最終還是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美國社會的運作和交易成本很高,過度依靠法律和規定,缺乏自我約束和互信,動輒要花費大量金錢,訴諸法律求公道。這個“法治”社會,最能得益的是精通遊戲規則的人,特朗普就一再自詡是箇中高手。美國醫療體系是否一個令人稱羨的為民系統?筆者甚表懷疑。

    容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