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市政署籲市民檢查冷氣機 預防滴水影響環境
  • 去年酷熱天氣有32日 寒冷天氣減至26日
  • 旅遊局資助社團推多項活動 冀帶動社區人流及消費
  • 2月中式酒樓營業額升28.3% 零售業超市營業額增21.9%
  • 澳門樓市「全面撤辣」措施明起生效
  • 2024年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及發展資助計劃 下周一起接受申請
  • 澳琴攜14家企業赴新加坡推「一會展兩地」 兩天展期促逾500場配對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準備就緒 李鴻忠將出席開幕式
  • 深合區又一政策出台 力促中葡科技合作發展
  • 旅博會下周五揭幕 設逾40場旅遊推介活動
  • 首季入境旅客約888.4萬人次 日均旅客9.8萬人次達疫前84%
  • 澳門樓市今起全面「撤辣」 議員:對樓價影響暫難評估
  • 澳門銀行業解讀深合區金融新政 澳琴金融互聯互通再進一步
  • 立法會緊急審議「全面撤辣」法案獲通過 李偉農:讓市場朝健康及可持續方向發展
  • 人行:金融總量已經不少 要著重盤活被低效佔用金融資源
  • 低空經濟是典型新質生產力 工信部:規模上看萬億
  • 中國2月減持美債227億美元 日本英國增持
  • 金沙中國首季轉賺2.97億美元 淨收益總額按年增42%至18億
  • 首季入境旅客約888.4萬人次 日均旅客9.8萬人次達疫前84%
  • 美國宣布啟動301條款調查 中國商務部轟:一錯再錯

有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專題 澳門篇(上) 發揮優勢 貢獻國家

2019-10-03 21:01








1978年,曹光彪便在珠海創辦了首家內地與境外合資企業「香洲毛紡廠」,開啟了澳門商人赴內地投資的先河。
1970年代末期,鄰近地區大力發展加工出口提升經濟,其中,紡織品與成衣,是最主要的品項之一。
吳福在珠海市投資建設石景山旅遊中心。
何賢投資興建拱北賓館。

1941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正舉行的開國大典,就此改變了全體中國人的命運,遠在1,986公里外的澳門,人心也在各自澎湃著,為巨變的到來而激動。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外交上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承認一切外國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對港、澳,基於其歷史和特殊地位,以及當時國際形勢上的需要,作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決策,但是對於香港、澳門涉及主權的問題,中央政府從未有過絲毫動搖,收回港澳領土主權的決心堅若磐石。

新中國成立70年,澳門回歸祖國20年,但是澳門與祖國的聯繫沒有一刻間斷,澳門跟隨著祖國的發展而脈動,也為新中國的繁榮壯大貢獻了自身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發展是第一要務。1970年代末期,鄰近地區大力發展加工出口提升經濟,其中,紡織品與成衣,是最主要的品項之一,進口國家如美國,為了控制貿易逆差,開始管制進口數量,透過實施進口配額來限制進口數量,形成「多邊纖維協定」(Multi-Fibre Agreement),配額的多寡,決定了投資的多寡。

澳門的配額是獨立的,在澳門的周邊設立成衣廠,透過澳門出口到其他地方,被認為是有效的獲利模式。立法會前主席曹其真之父、著名商人曹光彪,就是最早一批赴內地投資的港澳商人。1978年,曹光彪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前,便在珠海創辦了首家內地與境外合資企業「香洲毛紡廠」。開啟了澳門商人赴內地投資的先河。

投資內地的先河 改革開放的窗口

澳門歷史學者邢榮發博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當年去內地投資喺一件好新穎嘅事」。邢榮發透露,曹光彪的工廠開幕,邀請600多位外賓參加開幕儀式,豈料中途遇上兩大困難,第一是多名外賓入境問題,第二是接待外賓餐飲問題,最終經歷重重難關,將難題解決。曹的例子也吸引後續不斷有澳門商人前往內地投資,發展其他行業,將中外合資管理的新事物、新制度及新商業運作模式帶往內地,供其參考和借鑑,起到重大作用。

他指,國家在開放改革初期沒有太多經驗,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當合資企業出現,便開始使用市場方式營運,取代舊有方式。後來,國家制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緊接著澳門又有新一批商人往內地更遠的地方投資酒店及旅遊業,引進該行業的新內容。久而久之,內地與澳門慢慢磨合並形成一套改革開放後的初級新制度,有了法律和制度,外資逐漸加入內地市場發展。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初期,澳門往內地輸送許多民間所需的物資,包括電視和單車等物品;技術貢獻方面,亦有裝修隊伍前往內地發展;經濟上,在通關便利後,澳門居民每年前往珠海拱北區消費數十億。改革開放後,澳門社團慢慢發展起來,促進澳門與內地民間往來和合作,包括商業、文化旅遊等。

助中國與西方國家對話

邢榮發指出,澳門在國際上的重要角色是聯繫中國的橋樑、平台和中介。歷史上,《中美望厦條約》便是在澳門簽署,國際上許多「檯面上搞唔掂嘅嘢」都能夠在澳門解決,比如在抗日戰爭時期,澳門能夠幫助國家運輸用品和糧食,辦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2年,中國尚未恢復聯合國席位,印尼外長被委派擔任聯合國輪值主席,前總統蘇加諾認識澳門僑界人士司徒眉生,於是印尼外長專程到香港讓人帶話予司徒眉生,內容是印尼政府有意幫助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後來司徒眉生證實消息後,馬上透過在澳機構與國務院聯繫,促使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司徒眉生這段經歷,為澳門在新中國外交發展的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聯繫共生 優勢互補 相輔相成

從直接的投資,到輸入技術、管理經驗與人才,再到外交上的聯繫作用,澳門在新中國發展的歷程中,不僅提供探索實踐、示範創新的動力,也在教育、文化、法律等各種領域提供了協助,換句話說,澳門與祖國內地聯繫共生、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中國、今天的澳門特別行政區。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12日會見港澳情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代表團時便指出,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港澳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港澳同胞與內地人民都是偉大奇蹟的創造者。

70年來,新中國完成經濟、社會、民生、制度等方面翻天覆地的變化;澳門回歸祖國20年,也親歷了舉是罕見的經濟騰飛,下一個70年,下一個百年,澳門勢必也將與祖國內地一道,繼續創造奇蹟。

(編輯:李世達)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