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舞台重演社會悲劇 望警醒人心——專訪《怪獸們》
  • 戀愛電影館營運再易手 對比兩次承投、交接
  • 戀愛電影館轉由拍板營運 9月9日首輪電影放映
  • 【特約刊登】金馬導演關錦鵬蔡崇隆 9月亮相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特約刊登】書寫東南亞的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 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笑種種無常——專訪《荔枝英雄傳》
  • 靈光中捉緊片刻真實──專訪孔慶輝談創作
  • 建築專題影展「大銀幕上的建築美學」於戀愛電影館開幕
  • 已故藝術家李銳奮散文集《意猶未盡》出版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貮」: 生命的姿態——Rusty Fox的《Nocturnal》
  • 【特約刊登】搏劇場節「平行寫作2023 壹」:當下的命題
  • 【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 【來稿】澳門影像作品的女性新勢力
  • 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 共融藝術.心之所向 ——專訪表演課程「心之飛人」
  •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溪給的教養 ——與孩子溯溪的筆記一則

2019-10-22 11:24


1.身體有記憶經驗的能力
沒有人是不能拓展身體經驗的, 那根本是一種生存本能
 
人本來就需要活在同時間接受數百種不同訊息的環境,但人為空間根本不可能創造出大自然的給予。
 
2.找路
青苔、風倒木,幾千顆棲居在腐木裡的蟲卵。竹枝。餘光反照下,崩裂的石板露出巨大史前生物的紋路,生的證據。巨大的蕨葉活著,面向死亡去繁榮與枯倒。
 
3.溪給的教養
「不要去教」。
你越說「危險」的地方,
孩子越決意要去。
 
他想要方法,但是不能「太多」:
a.「這個水窪比較深!」
b.「這顆石頭有青苔!」
c.「瀑布!」
 
應該是長這樣:
A.「這個水窪比較深,所以不要踩!」
B.「這顆石頭有青苔!比較咕溜!」
C.「瀑布!這個斜度順溜而下很安全!」
太多了!(還都是驚嘆號?)
 
4.身體經驗如何傳遞/傳承?
 
小寶寶不許人牽,是為什麼呢?
他能迅速整合一切,
用身體記憶每個細節:
(滾動的石頭,俯身成最微小之物,才能順勢而下。)
 
小孩是怎麼知道?還同時做了行動抉擇?是立即仿自然物的學習,還是演化記憶導致?
 
這些本來就藏好的東西,我們怎麼喚醒?而不是去教?
 
5.「所有大人給的指引都是錯誤的?」
溯溪沒有程序可言
不要你牽的小孩,要你「聽見」他的決定。
也沒有「為誰而走」這回事。
你有時在前
有時在側
有時被孩子遠遠拋離
 
被「棄置」後頭的父母
不要耽溺在
孩子的成就
或離巢的孤寂與哀傷
 
勝利在握的路上
孩子會突然回頭
(走自己剛剛開好的路回來)
只是因為有個小小的關卡過不去
要回頭
牽你一陣
留著父母溫過的手心
繼續獨自向前
 
不要太開心
真的只有一陣
回頭真的只是一陣
 
6.我們都是被獵食的動物
千百隻蚊子衝上來咬你們
每一下都那麼刺痛
會痛是正常的
我們一路都是被大自然虎視眈眈望著的獵物
順利活過去了以後
還會癢呢!
對世界過敏也是本能吧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