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 賀一誠與國家文旅部副部長張政會面
  • 旅遊局赴新加坡辦路展冀引東南亞客源
  • 6歲女童染流感病情危重
  • 西澳珀斯逾160條領航鯨擱淺
  • 神舟十八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圓滿成功
  • 6歲童流感危重深切治療
  • 旅遊局赴新加坡辦大型路展拓東南亞客源
  • 梁鴻細促做好科研高端製造產業規劃
  • 日用品店涉非法進口無牌供應藥物
  • 賀一誠:積極加強澳門與深合區文旅聯動
  • 教青局:運動會不適5小學生均無大礙
  • 市署查獲兩食品廠使用過期包點餡料
  • 本澳女子冒充蔘茸店東主詐騙58萬
  •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出席出征儀式
  • 身份證明局參展第12屆旅博會
  • 福建非遺項目走入校園 推廣傳統技藝
  • 【持刀傷人案】尼泊爾男疑借錢不果 拔刀襲擊同鄉
  • 團體辦論壇探討大健康產業發展
  • 兩工地存嚴重職安健隱患被勒令停工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武夷山

2019-10-31 06:30
武夷山是華東地區一座巨型寶庫,它面積之遼闊,是中國目前申報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地,山脈橫跨兩個省份,它以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而聞名,素有「黃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華嶽之險、西湖之美」的美譽,它更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它更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搖籃。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是繼泰山、黃山、峨嵋山-樂山大佛之後,中國第四個列入世界雙重遺產的項目。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主峰黃崗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山的南麓屬於福建省,北麓屬於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包括福建省武夷山、建陽、光澤三市(縣),江西省鉛山縣處。最高峰海拔2157.8米,是整個華東六省一市地區的最高山峰,有「華東屋脊」、「武夷支柱」之稱。
武夷山是一座具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寶庫,獨特的閩越族文化綿延二千多年。在遠古時期,福建省境內聚居著一群原始民,先秦典籍稱為「閩」人,他們崇拜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寫道:「閩,東南越,蛇種。」意思是指地處東南的古閩越人信奉蛇為圖騰,並把蛇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代表符號,認為自己是蛇的後代,身上也刺上龍、蛇一類圖案花紋,後來更建有蛇王廟、蛇王宮等。現時的福建仍有以蛇為主題的慶祝活動。
到了商周時期,閩族發展壯大,形成七支具有一定實力的區域部落集團,後稱「七閩」地。「七閩」地域涵蓋今福建全境,浙江南部的溫台處三州,廣東東部的潮州、梅州和江西鉛山縣一帶。後來越族被楚剿滅,越國貴族率越人入閩,控制了閩族社會。至戰國晚期,閩和越結合為閩越族。
「架壑船棺」是古越族人葬俗的遺物,武夷山崖墓群是國內外發現的懸棺遺址中年代最早的,距今3750多年,現尚保存有18處,有20多具船棺。故此考古學家認為武夷山是懸棺葬俗的發祥地,其實物是研究先秦歷史和已消逝的古閩族文化極為珍貴的資料。
武夷山漢城是中國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考古遺址。該座古城在1958年被發現,距今2200多年,它曾是東越王餘善發兵拒漢的指揮中心,被漢武帝派四路大軍剿滅,留下一座廢墟。古城呈不規則長方形,長約860米,寬約550米,城牆周長2896米,佔地面積達48萬平方米,建築風格獨具一格,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考古學家在遺址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城內外還發現了多處居住遺址和冶鐵遺址,有日用陶器、陶制建築材料、文字瓦當(瓦當是屋簷瓦片最前端的下垂部分)、鐵器青銅器等,值得一提的是,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瓦當,紋飾精美。遺址所出土的文物,為研究漢代閩越族盛衰及江南經濟文化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92_08.jpg 192_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