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郭書瑤分享浪姐舞台經驗
  • 張雷慈父上身出彩
  • 伊能靜心疼兒子被網暴
  • 胡玫感慨新片《紅樓夢》公映
  • 林志玲嘆時間不等人
  • 張藝興主演話劇播中華文化
  • 容祖兒說服媽咪請專人理財
  • 曾慧邀同門開騷紀念祥哥
  • 葉振棠預演封咪
  • 陳自瑤緊張女兒反叛期
  • 張家輝:老婆幾時都咁靚
  • 修哥下月澳門開唱再破紀錄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賓史迪拿慘敗後擬轉型
  • 前田敦子打卡大熊貓動向受關注
  • 凱莉珍妮出新品牌主打牛仔褲
  • 夏洛特賣豪宅搬細屋
  • Bon Jovi自豪樂隊成功
  • 香川照之引退逾年曬近照

劇場的戲和氣

2020-02-17 06:35

    劇場的戲和氣

    澳門疫情似乎有紓緩趨向,政府機關在本周部分復工,不少餐廳也陸續開門了。雖然文化場館仍未知幾時重新開放,只希望不要等到六七月、炎夏來臨細菌敗走之時吧。

    本欄曾提過文化場館和劇院在下半年肯定爆棚兼缺場,只因大部分節目都會安排在下半年,而且上半年取消的節目,不少亦會移到下半年。澳門表演藝術演出蓬勃,場地荒卻是一直以來的問題,就算十多年前,絕大部份團體仍是業餘狀態時,場地的使用已是十分緊張,到了現在,隨着不少人出外進修,投身於演藝這個行業,全職化的演出越來越多,這些演出不能只靠政府資助,作為演藝人更希望能自給自足,卻苦於沒有足夠的場地。場地荒已升級成為他們的存亡問題。政府在文化藝術上的投資近年不斷增加,銳意打造澳門成為一個文化城市,但缺乏場地演出,成爲惡性循環,說了一段時間的文化中心黑盒劇場未見蹤影,曾盛傳在填海區建造的藝術中心和劇院也似乎只是海市蜃樓。

    沒有場地做持久性的演出,每次只演兩三場,能容納的觀眾很少——有朋友問我,你覺得澳門觀眾很多嗎?如果多,為什麼有些演出三場也不爆棚?如果只是兩三場的觀眾量,為什麼還要多些演出場地?

    我的答案是:澳門的潛在觀眾很多,至少有九成尚未開發;澳門小城,生活休閒,發展演藝有不少利好因素:時間,距離,人和人的關係,都是要點。觀眾量和劇場的多少,是雞和雞蛋的問題。在製作演出時的資金投放,因為缺場地,觀眾少,收入少,能投放的宣傳推廣資源亦少,資源少,要找人來做長遠的觀眾拓展更是難上加難。有軟件還是有硬件先,行貨點回答,當然是兩者並駕齊驅。

    看劇場演出和看電影不同,電影可以上網看,劇場最珍貴的是現場感。在如今來說,看一次劇場演出,包含了現場感、儀式感、聚會、整體體驗等等的特性,它的珍貴之處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更在於無論演出演到第幾場,你當晚看的都是唯一的一次,獨一無二,無法重覆。我常常覺得在劇場中,戲劇的“戲”字等同於“氣”,當演出者和觀眾同處一室,同哭同笑時,有股互相感染的氣在流動,演員敏銳的直覺能感受到觀眾的情緒而演得更好,演員的努力令觀眾又再更加投入。這股氣,無法在電腦前按一按鍵盤便能得到。

    文:晴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