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發佈重大訊息需要慎重

2020-03-28 01:20

前(二十六日)晚入夜之後,突然傳出一項爆炸性的消息:三月二十七日凌晨六時起,對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台地區,含中轉旅客)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十四天,集中隔離食宿費用自理。這一消息令成千上萬在珠海居住的澳門人頓時手足無措,由深夜至凌晨,過關的人流絡繹不絕,最後一刻仍有人趕忙「衝關」,造成一定混亂。不少居民雖然表示會服從,但對這一倉促的決定感到不解。

前兩年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生活圈、澳珠同城化,不少居民在珠海或中山市購買了住房,大人和兒童都習慣了天天過關的雙城生活。另有兩萬多外僱到租金較平的珠海租屋住,同樣是每天回澳開工。疫情嚴重減少人員流動,外僱不能再到珠海居住,需自行尋找臨時居所,或由僱主臨時安置。如今連居住在珠海的澳門居民過關「回家」也要隔離觀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他們並非外遊的旅客,澳門新增的個案全部是輸入性的,防疫人員在口岸都將患者和密切接觸者截住了,社區感染的可能性極微。但澳人聽到次日凌晨就要執行新規定的消息時,已無法求證和申訴,唯有趕著過了關再說。

能夠發佈這樣重大的訊息,當然不是一般部門,內地有關方面事前有沒有與澳門特區政府通過氣呢?負責出入境事務的保安司長黃少澤昨日表示,珠海市政府曾通知澳府有相關意向,一切以公佈消息為準;特區政府直至二十六日晚上七時許,才得知措施的確實內容。黃少澤坦言,明白措施的實行確實有些倉卒,對居住在內地的澳門居民造成一定的不便。據他了解,珠海市對跨境、運輸、在珠海居住的、持有內地居住證的本澳居民會有特別規定,但一切要等珠海市政府方面的通知。昨日下午五時黃少澤出席應變協調中心記者會時說,廣東剛出台入境補充措施中的第四類暫免醫學隔離人士,包括珠海居住在澳門工作、學習,已辦內地居住證的人員(約有六千六百人);七十周歲或以上老年人、十四周歲或以下未成年人;孕婦、產婦、殘疾人士,以及需到特定醫院看病且當天往返的人士。

較早前,珠海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接獲珠海市通知,部分特定人員入境廣東暫不實施集中醫學觀察,但全部實行核酸檢測,並嚴格加強全流程健康管理,確保閉環運作。暫不實施集中醫學觀察的人員包括:一是應急公務、商務人員,二是粵澳兩地牌司機及允許入出橫琴的澳門單牌車司機,三是粵澳合作產業園員工、在橫琴跨境辦公的澳門企業員工、珠澳跨境工業區的員工,四是其他保障港澳正常生產生活的特定人員。

混亂的情況下,難免有人心生不滿,或乘機製造、傳播不實訊息。昨日社交媒體曾流傳「廣東省人員入境澳門要隔離觀察十四天」的消息,特區政府迅速澄清,指本澳目前未有新入境醫學觀察措施,沒有安排二十七日宣佈對廣東省入境人員隔離十四天的事,呼籲市民不要相信和轉發未經證實的網上消息或照片。又有人擔心「封關」會影響內地供澳物資,導致市面上出現搶購潮。為此,珠海市副市長張宜生昨日澄清道:二十七日早上六時正式實施的入粵新限制,主要是要嚴防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不會影響珠澳兩地居民正常生活、生產。有關措施已明確公佈,對保障港澳正常生產生活的特定人員和承擔粵港澳急需物資運輸的跨境司機、船員等,無需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因此對澳物資供應不會受到影響。

無論是回歸前還是回歸後,無數的事實早已說明,澳門居民是識大體、顧大局的。自從爆發新冠疫情,澳門居民一直積極配合內地及特區政府的防控措施。因此,對於涉及到大批澳門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訊息,發佈之前最好能早一些聽取澳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