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利物浦挑戰“蘭”度
  • 利華古遜無敵之“斯”
  • Joy運動下月狗場舉行
  • 澳門精武會早期交流活動
  • 三項室內跳傘賽今展開
  • 澳門銀河奧運倒數一百天
  • 世盃淘汰賽今開打
  • 乒球世盃採訪待完善
  • 聖日門食“塞”闖四強
  • 湖人附加賽破塘鵝
  • 利物浦再現神蹟不樂觀
  • 蜜蜂刺“馬”大翻盤
  • 男性情誼與體育本質
  • “粵韻藏風·志願同行”走進林芝
  • 澳門資訊播紀錄片《分界線》
  • 澳廣視重播《澳門好聲音》王者之戰
  • 星韻藝苑曲藝會永樂響鑼
  • 叮叮拼搏成長
  • 本地歌手戶外快閃唱經典
  • 奧運聖火雅典點燃

本地賽事乏觀眾

2020-04-08 06:35

    本地賽事乏觀眾

    本欄早前提到,市民熱愛大眾運動,卻對本地賽事反應冷淡,成澳門獨特的體壇生態環境。反觀鄰埠,不少本地賽事都能吸引觀眾買票入場,氣氛熱烈,無疑將澳門比下去。

    香港部分賽事已走進職業化多年,港超聯、籃球甲一等,正如外國一樣,觀眾樂於買票入場做球迷。會掏腰包買票,自然會落力為所捧球隊打氣,現場氣氛好,更帶動體育比賽整體氛圍。

    反觀澳門,基本上所有本地的各項目比賽,幾乎都是“吉”場,球迷免花錢之餘更能夠自出自入。免費入場睇波本來是一種幸運,不過球迷似乎不太受落。

    運動員除技術上努力精進,心理抗壓成長同樣不能缺少。有意見認為,比賽受到關注,長遠有利運動員心理成長。近年部分比賽有電視轉播,有助運動員提升面對鎂光燈的壓力,同時觀眾在現場交談或喧嘩,亦令運動員從中學習適應,在嘈雜環境下提升集中力。

    市民喜歡入場觀看國際大型賽事,或多或少是體育明星效應。項目發展固然需要商業投入支持,若然運動員能同時獲觀眾入場支援成長,長遠塑造本地體育明星,或者能提升賽事吸引力,同時亦是本地賽事其中一個可行方向。

    賈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