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方:改改甩鍋老毛病
  • 珍愛地球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素珍去世
  • 布林肯明訪華
  • 廣鐵受暴雨影響線路全恢復
  • 中方:非產能過剩是焦慮過剩
  • 韶關江灣鎮搶通公路
  • 粵營救轉移千五被困民眾
  • 中柬合作達系列新共識
  • 強降雨襲粵四死十失聯
  • 李強: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 王毅:華發展為柬提供機遇
  • 解放軍堅決捍衛祖國統一
  • 兩岸新能源車示範基地蘇揭幕
  • 洪秀柱:台青在陸發展機遇多
  • 中國繁榮全球獲益
  • 花蓮震抖兼豪雨公鐵路斷
  • 美大量嫌犯正在街上徘徊
  • 南非波音客機起飛時“甩輪”
  • 歐洲夏季致命威脅日增

我新飛船試驗船載近千樣本

2020-05-11 06:35


    我新飛船試驗船載近千樣本

    【本報訊】據《科技日報》十日消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八日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着陸。隨着試驗船返回艙着陸,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徵集的搭載實驗材料順利返回。

    微生物採油菌種

    這次試驗船安排了航天育種、空間生物等相關實驗類項目七十五個,涵蓋農作物、林草花卉、中草藥種子和生物菌種實驗裝置,還有對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模式植物和模式動物實驗樣本,搭載樣本總數達九百八十八件(份)。其中引人注目的,有華東理工大學的微生物採油菌種。

    微生物採油是利用微生物自身有益活動或代謝生物表面活性劑等產物,來提高原油採收率、延長油田開發壽命的新技術,目前為國際上油田開發領域研究熱點。掌握微生物採油這一核心技術的,正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我國大量的石油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大約三分之二的資源仍然靜靜躺在地下,而微生物採油恰恰能夠低耗高效且環保地撬動地下石油資源的採收,實現油藏的保護性開採、可持續開發。

    然而,菌種是微生物採油領域亟待解決的核心要素之一,已經制約了微生物採油技術的應用效果,影響了工業化應用推廣。

    目前,微生物菌種多數來源於地表自然環境或地下油藏環境,性能相近,特異性不強。採用紫外誘變、化學誘變等技術進行育種試驗已經見到了積極的誘變反應,但效果不夠理想。

    冀太空環境誘變

    若能利用太空極端環境對原始野生菌株進行誘變,則有望獲得特異性強、性能更加突出、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突變菌株,提升和強化微生物採油應用效果;同時,也將在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微生物菌種誘變育種方面積累寶貴的經驗,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此次搭載新飛船的微生物採油菌種,正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大慶華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優選的、已經開展工業化應用或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前景的四株採油微生物菌株。

    “我們期待探索微生物採油菌種太空育種之路,開拓微生物採油菌種選育新途徑。”華理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牟伯中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