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葡萄酒為紐帶 建中葡貿易橋樑
  • 百力續利用中葡平台拓展業務
  • 利率分化揭示日圓貶值趨勢
  • 中東衝突升級 全球避險情緒增
  • 新國九條提振信心 A股走強
  • 茶百道在港招股 入場3,535元
  • 深合區促跨境電商 最高補助一億
  • 次季經濟景氣指數續穩
  • 外圍風險未散 港股續區間整理
  • 萬科認經營困難 有信心化解債務
  • 憧憬“五一”檔 備貨量增
  • 姆明互動展下周登陸上葡京
  • 首季機場客180萬 復疫前77%
  • (一家之言)打通電子渠道提升競爭力
  • 陳國基:國安才能港安家安
  • “雪龍2”打開港創科新窗
  • 夏寶龍:守牢國安底線護航發展
  • 李家超:五重點工作拼經濟
  • 台式鐵板燒親民價 增餐飲選擇
  • 青企:設計特色餐牌引遊客

新聞無用論

2020-05-24 06:35


    新聞無用論

    本書列舉多項新聞無用的理由,其中之一是認為新聞資訊多半重複而且無關緊要。比較形象的說法是,大部分人不會記得去年或前年的這一日,報紙上的頭條新聞是甚麼,以及那個新聞事件對今日是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又認為如果某個新聞有足夠重要性,則事件本身的發展與社會效應,必然延續數日甚至數周。然則,事件的時效性其實沒有讀者們以為的那麼重要,上星期知道這件事,與前天知道,或今日才知道,區別不大。況且若新聞事件的重大程度,對讀者有切身影響的話,那也不需要透過新聞報道來了解,從親友、鄰居、社會氣氛等其他管道也能知曉,所以花時間看新聞只是浪費時間。

    由是,作者提出了他拒看新聞的主張,包括停止讀報、出行時滑動手機新聞、食飯時看電視新聞、小休時間翻閱周刊或點開新聞網頁等等。他粗略評估人們一年當中因看新聞而消耗的時間,大約有一個月,所以如果從今日開始拒看新聞,每人每年就可以重新獲得一個月的自由,去做更有意義的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舉恐襲新聞為例,指出一場恐襲殺傷的人數,可能是數十百人,但通過新聞放送,全球各地觀眾因為觀看這則新聞而消耗掉的時間,加總起來恐怕比受難者人生的全部時間還要漫長許多,而讓觀看者浪費時間,為此恐懼不安,正是恐怖分子的真正目標。

    但應指出,作者這個觀點,是在若干前提下提出。首先,那是針對重度新聞成癮者而言。其次,他要批評的,主要是目前免費、全天候播報新聞的媒體,例如二十四小時的電視新聞、手機的新聞APP、電腦裡的訂閱推播RSS等。相反,作者認同時效性雖然低,但是有經過記者深入調查、有專業見解的長篇採訪或報道。其實作者更根本的前提,是認定人本質上只能生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中,對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即新聞所報道的事件,實際上沒有插手的餘地和能力,所以知道或不知道,結果都一樣。書中甚至坦誠,人生在世,只有兩種選擇:成為專業白癡或者失敗者,所以在閱讀策略上,讀者應做能做的,就是選擇能增進專業知識的內容,充實自己而已。

    作者對目前新聞泛濫的批評,與相應的解決之道,無疑是非常激進。但他無意批評新聞工作者,按照他的說法,方糖雖有損健康,而進食與否畢竟還是個人選擇,本書只是提出一種警惕。但同理,人們之所以選擇看來無用的新聞,有時並不是基於如作者般對生活,對知識追求有那麼堅定的意志,只不過是把時間投放在一種短視且廉價的娛樂行為上,甚至純粹是好奇心使然,儘管為此而付出的代價可能不低。這其實也是人性使然,順從它亦不一定只有壞處,關鍵恐怕還是在於是否知所節制,而非抵制。

    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