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葡萄酒為紐帶 建中葡貿易橋樑
  • 百力續利用中葡平台拓展業務
  • 利率分化揭示日圓貶值趨勢
  • 中東衝突升級 全球避險情緒增
  • 新國九條提振信心 A股走強
  • 茶百道在港招股 入場3,535元
  • 深合區促跨境電商 最高補助一億
  • 次季經濟景氣指數續穩
  • 外圍風險未散 港股續區間整理
  • 萬科認經營困難 有信心化解債務
  • 憧憬“五一”檔 備貨量增
  • 姆明互動展下周登陸上葡京
  • 首季機場客180萬 復疫前77%
  • (一家之言)打通電子渠道提升競爭力
  • 陳國基:國安才能港安家安
  • “雪龍2”打開港創科新窗
  • 夏寶龍:守牢國安底線護航發展
  • 李家超:五重點工作拼經濟
  • 台式鐵板燒親民價 增餐飲選擇
  • 青企:設計特色餐牌引遊客

“保防挖”成經濟未來重點

2020-05-28 06:35

    “保防挖”成經濟未來重點

    往年,三月舉行的全國兩會,將為中國當年剩下近三百天的日子定下發展目標;現在,特殊之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發佈,今年只剩下七個多月的時間,中國經濟未來要怎麼幹?

    做好“六保”

    ——底線思維做好“六保”。“六保”是今年兩會的高頻詞。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直言,“六保”着力於兜住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底線,是底線性要求,也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着力點和支撐。他指出,只有在做好“六穩”工作的同時,更加注重落實“六保”任務,千方百計守住“保”的底線,才能拓展“穩”的局面,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GDP具體增速目標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消失亦是為了“六保”。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國際疫情形勢錯綜複雜,在這種情況下,若仍用GDP增長目標來約束實際工作並不合適。相反,把目標放到更基本的指標上,會與百姓和社會穩定更加密切相關,例如,新增九百萬個就業崗位等目標,會更加牢靠更加基本,也會和經濟社會運行的底線貼得更近。

    防疫市風險

    ——應對衝擊防範風險。疫情期間,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受到巨大衝擊,而現在海外多地的疫情防控形勢並未出現拐點,全球經濟仍陷泥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說:“保住企業實際上就是在保護就業機會。現在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的重點是要幫助企業降低各種支出。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了一系列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的政策‘紅包’。”

    “政府工作報告這次拿出的政策,反映了將以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對沖疫情的衝擊影響,使中國經濟在可能面對外需收縮的‘二次衝擊’時,能夠有更強抗衝擊能力和更大迴旋空間,更好穩住經濟基本盤。”王一鳴說。

    劉世錦特別提到,在經濟運行中,原本就有一些結構性的矛盾和問題,避險就是在遇到大衝擊時,要避免這些矛盾和問題引發大風險。“最需要注意的是金融體系。如果經濟增速突然降低,並且遇到巨大的流動性困境,可能觸發一些金融上的風險,甚至出現金融危機。這是在這次疫情中,全球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挖掘新動能

    ——挖掘增長新動能。面對疫情衝擊,應更多地看到中國經濟的潛力與空間。政府工作報告表示,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稱,中國未來要繼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數字化、全球化,“兩新一重”涉及到了其中的“兩化”,即城鎮化和數字化。

    從產業形態看,數字經濟將是未來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佔比會越來越大,同時傳統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數字化亦有極大空間;從空間形態看,未來仍要依靠城市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綜合帶動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中國發展的潛力、空間、意願都還很大,在此情況之下,中國還會是整個世界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未來只要疫情過了,我們的潛力、增長空間、可用的政策手段都還在那。所以我相信我們還是會維持比較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態勢。”林毅夫說。

    (北京二十七日電)

    中新社記者  夏 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