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康復醫院大樓將設300張病床
  • 女途人偉龍馬路疑遭私家車撞到送院搶救
  • 韓醫科大學教授後日起按計劃辭職
  • 習近平稱西部開發強調保護開放高質量
  • 京抨美“人權報告”涉華內容充斥謊言
  • 特區政府堅決反對美方人權報告涉澳內容
  • 賀一誠與中葡論壇與會國代表會面
  • 衛局接創傷弧菌感染及新冠重症報告
  • 文化發展基金年報總結2023年工作
  • 採購法設公平競投原則免“量身訂造”
  • 研究所舉行論壇探全球數據治理轉型
  • 聯合國官員稱對加沙南醫療設施重創感震驚
  • 賀一誠晤佛得角副總理科雷亞
  • 特區政府堅決反對美方人權報告涉澳內容
  • 中葡論壇“企業家大會”展開70場配對洽談
  • 山西呂梁26死大火 42公職人員被問責
  • 文化發展基金去年資助批給1.97億元
  • 華南雨勢再度加強 暴雨區覆蓋廣東大部
  • 內地首季城鎮新增就業303萬人 完成全年目標四分之一
  • 本澳男長者黑沙海灘游泳感染創傷弧菌

最美皇家祭祀建築—天壇

2020-06-04 06:30
天壇是古代皇家祭天場所,這個保存完好的壇廟建築群坐落於北京天安門的東南。1998年11月因為其舉世公認的突出意義和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為「天壇」,歷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場所。
古代帝王自稱「天子」,對天地非常憧憬,祭天地活動可以追溯到遠古奴隸制夏朝,每個朝代都會集中人力、物力,使用最高建築技術,當時最傑出的藝術去建造這些祭祀場所。在天壇的各種祭祀,既是崇拜上天的隆重儀式,也是帝王藉以顯示自己至高無上,至尊至貴的一種方式,天壇建於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是中國古建築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天壇在建築上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和信仰,設計十分考究,作為祭天的場所,天壇有別於任何其它皇家建築,其造型充分顯示了「天」的內涵,圓丘為祭天而建,壇面砌九重石板,符合上天共有九重的傳說。壇域近方形,南側兩角為直角,北側呈圓弧狀,天壇圍牆平面南部為方形,象徵地像,北部為圓形,象徵天象,此牆俗稱天地牆,是對古代「天圓地方」思想在建築上的反映。另外,建築中反複使用數字9,作為「天」的象徵,中國一直有「九五至尊」、「九重天」這些說法。
天壇佔地共27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壇域由兩重壇牆環護,外壇牆南北相距1650米,東西相距1725米,內壇牆南北相距1243米,東西相距l046米。中心稱「內壇」,兩壇牆之間的地段,稱「外壇」,主要入口設在外壇西側,「圜丘」、「祈穀」兩壇同建在一個園子內。天壇整個佈局呈「回」字形,分內外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整體製造壯麗宏大,莊嚴雄偉,色彩對比強烈,使人心生敬畏,高度契合明清統治者磅礴氣勢和胸懷天下的政治願景。
祈年殿是皇帝祈禱五穀豐登的場所,是一座三重簷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藍色琉璃瓦頂,全磚木結構,沒有大樑長檁,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撐。皇穹宇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位的地方,單簷攢尖藍色琉璃瓦頂,外面有一道圓形磨磚對縫的圍牆,是著名的「回音壁」。聲音沿著光滑的圍牆內弧傳遞,在壁的一端輕聲細語,另一端能夠清楚聽到。圜丘壇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場所,三層,每層四面均有九級台階,又按古天文學說,鋪成一定數額的石板,台周圍以漢白玉石欄。此外壇內還建有齋宮(皇帝祭天前三日進行齋戒的地方)和宰牲亭、神樂署等附屬建築。皇穹宇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位的地方,單簷攢尖藍色琉璃瓦頂,外面有一道圓形磨磚對縫的圍牆,是著名的「回音壁」,聲音沿著光滑的圍牆內弧傳遞,在壁的一端輕聲細語,另一端能夠清楚聽到。圜丘壇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場所,三層,每層四面均有九級台階,又按古天文學說,鋪成一定數額的石板,台周圍以漢白玉石欄。此外壇內還建有齋宮(皇帝祭天前三日進行齋戒的地方)和宰牲亭、神樂署等附屬建築。
天壇整體建築內部還保存有大量的祭祀用品、服飾等文物非常珍貴,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祭祀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提供了寶貴而詳實的歷史資料,是中國古代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文化高度發達的體現。作為古代建築技藝集大成者,也給當代建築史學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國建築文化和藝術的活化石。天壇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學思想,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更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現在天壇已經開闢成公園,對大眾開放,和全國以及世界人民一起分享我國古代文化建築瑰寶。
最美皇家祭祀建築—天壇

天壇鳥瞰圖(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