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工聯文委參訪江門
  • 公總青委會了解審計
  • 福州三山同鄉會晤閩商務廳
  • 同心演唱會傳承傳統文化
  • 工聯筷子基親子外遊促溝通
  • 安徽統戰部訪省級政協會
  • 粵澳工商聯珠企交流大健康
  • 基層公職協撐珠慈善活動
  • 各界:同心協力護國安
  • 江西僑聯訪僑總擴合作
  • 特首冀深化澳佛旅遊合作
  • 賀一誠晤聖普副議長
  • 賀:澳優勢助安企拓內地商機
  • 和諧廣場今起臨時交管
  • 美高梅團隊齊閱讀弘工匠精神
  • 新聞特搜
  • 澳大學者解密人參屬植物抗菌
  • 粵貿促會訪中西學院促合作
  • 菜農校園之星才藝賽精彩紛呈
  • 勞幼華師附幼締結姊妹

仁慈堂婆仔屋百年變遷

2020-06-05 06:35










    由難民窮人收容所女性安老院至文創空間

    仁慈堂婆仔屋百年變遷

    在瘋堂斜巷中,有一幢鮮黃色搶眼的葡式建築物,它就是為人熟知的仁慈堂婆仔屋。婆仔屋為何會有這個名稱?是否有許多“婆仔”居住?

    仁慈堂初設棄嬰所

    事實上,婆仔屋以前確實有一群 “婆仔”居住,故事要追溯到十六世紀初期,首位主教賈尼路來澳後成立了仁慈堂,並開展多項慈善工作。而仁慈堂初建之時就設立了棄嬰所,根據石碑記載,棄嬰所於一六三七年一月六日,由當時的仁慈堂主席米格爾 · 馬歇度開設。

    上海葡僑走難入住

    隨着孤兒院裏的女生長大,須離開孤兒院獨立生活,部分人陸續入住婆仔屋;加上一九三九年二戰爆發,大量上海葡僑走難來澳門,仁慈堂本來在望德堂區成立的“貧窮者之家”,成為專門收容女性難民和窮人的地方,其後更發展成女性長者安老院,“婆仔屋”之名亦因此而誕生,並在二○○○年“功成身退”。現時成為文化創意空間,是藝術表演、展覽的場地,也是培訓本地創意人才、展銷本土創意產品的基地。欲知更多仁慈堂孤兒院、婆仔屋的過去,以及曾居住於婆仔屋的“婆仔”回憶,可掃描QR Code觀賞影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