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陳溥森:應探索 地攤經濟新路向

2020-06-08 03:44
  【本報訊】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兼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 陳溥森表示,澳門應探索地攤經濟新路向。長遠而言,為了配合旅遊業的發展,澳門應選擇合適的區域,劃定固定的地方開辦永久性的「夜間集市」,以回應市民們已呼喊了十年的訴求。
  陳溥森表示, 近期內地不少城市都在探索試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實施有序管理,允許沿街商鋪、食肆、酒吧、雜貨攤檔等臨時借道經營,並可適當延長夜晚經營時間;同時,還在部分區域劃定臨時擺賣點,允許流動商販在規定的時段內進行擺賣。在政策的助推下,令曾一度被指責為「破壞市容」形象「髒亂差」的「地攤經濟」活力,再一次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前期銷聲匿跡的「地攤市場」和「馬路集市」正在名正言順地重回城市的熙攘街道。
  陳溥森表示,疫情的突如其來,對經濟和民生的傷害程度現時尚難估量,不過不少行業和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面臨存亡的危機抉擇卻是不爭的事實,故保就業、促消費就成為當前提振經濟的重心。因此,結合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啟動「地攤經濟」不僅成為經濟復甦的新動力,也成為舒緩就業壓力減輕民眾負擔的新路向。儘管「地攤經濟」並非正規經濟,但它卻實實在在能解決困難人家的就業和吃飯問題,亦可滿足到普通百姓的消費需要,倘若佈局合理、管理有序,還可以成為遊客流連忘返的「打卡」景點。泰國清邁的週末集市、美國百老匯的跳蚤市場、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大巴紮、香港油尖旺區的女人街、臺北士林的美食夜市等都是最好的證明。
  陳溥森表示,澳門由一個小漁村在邁向大都市的演變過程中,在街頭巷尾的道路兩邊,又何嘗不是曾經遍佈各式各樣的小地攤和大排檔?儘管這些夫妻檔、個體戶的經營規模不大,方式單一,不外乎是一副挑擔、兩隻籮筐、三個紙箱就隨便能在下環、司打口、福隆、沙梨頭、新橋等地空地和路邊,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地經營著賣魚賣菜、修遮補鞋、粥粉麵飯、蛋捲夾餅等行檔,既用簡單的投資,靠自身的努力,就養活自己和家人,同時還可推動經濟發展,固執地把一方水土的風物特色堅持下來。哪怕今時今日澳門人的物質生活已不可與過去艱難時期的日子相提並論,但近年由政府主導舉辦的康公夜市和三盞燈二手貨市場,依然在經濟低迷時期取得相關的效益。地攤經濟在社會蛻變中功不可抹,可惜隨著時過境遷,礙於種種的原因街邊的小攤販和大排檔在不斷萎縮,街道也變得冷清,人們要食一碗豆腐花,要食一條鹹肉粽也顯得異常艱難。
  陳溥森表示,時代的發展確實需要城市文明,但是否為此而要扼殺具有自身特點的地攤經濟?眾所周知,澳門人的休閒娛樂和購物,除了大商場之外,很多時更留戀舊日的民風流韻,故藉此機會冀望政府在疫情之下為穩經濟、穩就業,為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不影響消防、不妨礙交通、不污染環境、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以及保證「攤撤地淨」的前提下,鼓勵和動員民間力量一齊推動地攤經濟和馬路集市,試行同意「店外設攤」和允許「限時借道」經營的措施,為中小企開闊謀生的新路子。長遠而言,為了配合旅遊業的發展,澳門應選擇合適的區域,劃定固定的地方開辦永久性的「夜間集市」,以回應市民們已呼喊了十年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