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特朗普製造籌碼欲逼中國埋單 黨報:301傷不了中國筋骨
  • 美國務卿表示美國仍願與朝鮮對話
  • 特朗普被指袒護白人至上主義
  • 中美兩軍建首個對話機制 11月首次對話細節待定
  • 印美擬建立外交國防新對話機制
  • 台三大黨要求林全到「立院」報告大停電事件
  • 習近平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 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 韓國總統: 將竭盡全力阻止半島發生戰事
  • 國際和平集會紀念抗戰勝利72週年 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
  • 新華社評論:安倍回歸的「初衷」應該是「和平發展」
  • 美將啟動對華貿易調查損害中美經貿 商務部強調: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 貴州沿河土家人的脫貧「山字經」
  • 普通民眾科學素養提升爭取「發言權」
  • 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內地港澳青年熱議中央出臺便利性政策措施
  • 蔡英文:司法應貼近人民判決要能看得懂
  • 北韓攻擊關島是否中立 陸:不便回答 美中貿易掛鉤北韓問題 陸:不合適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工作也已啟動
  • 美國政府或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
  • 新疆精河地震災後重建有序開展 受災群眾健康體檢啟動
  • 北韓搞不定特朗普揮301大刀砍中國 美祭301學者:特朗普欲增加對中籌碼

傅瑩:中國要以足夠自信 定力和韜略同美國打交道

2020-06-18 02:18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認為,在現階段的中美博弈中,中方需要更多地從積極的角度發揮引領作用,盡可能多地注入理性和務實的成分。
  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週刊》最新一期刊登了傅瑩的獨家署名文章《新冠疫情後的中美關係》。傅瑩在文中表示,中國需要學會從相對平視的角度觀察和處理對美關係,客觀和冷靜地評估所處的世界環境,以足夠的自信、定力和韜略同美國這個老道的大國打交道。中美關係的更新和調整,必然要經歷一個較長時期的艱難博弈過程,好的結果是不可能求來的,只能通過艱苦鬥爭、大膽博弈和主動協調來贏取。
  傅瑩認為,中國堅決維護自身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安全,反對任何干涉國家內政的企圖。同時,中國也不以消滅其他制度為目標,更不會重蹈“美西方”向世界推廣自己價值觀的窠臼。要實現新時期的大國關係穩定,雙方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加深對彼此核心利益、制度尊嚴、價值體系的理解,按優先順序梳理各自和共同關切的清單,就行為邊界和底線形成共識和必要的默契。需要培育尊重對方關切和恰當的利益交換的能力和習慣,對一些不可調和的安全利益和分歧,做出必要的管控安排。
  傅瑩建議,中國可以考慮主動推動在關鍵領域開拓坦誠對話,彼此真正傾聽,切實解決雙方的合理關切,累積經驗和條件。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就是在這個方向上努力的一個成功案例,雖然雙方都沒有實現所有的願望,但是結果惠及彼此,也有利於兩國關係的長遠。
  傅瑩認為,中國可以明確作為國際秩序和體系維護者和改革者、完善者的站位,堅持高揚全球治理、多邊主義的旗幟,用維護和平、促進增長的行動,對沖美方的破壞性舉動,維繫經濟全球化的勢頭。
  傅瑩表示,面對後疫情時期世界發展難題和矛盾增加的局面,中國應盡可能多地開展協商,協助各國解決問題,在國際關係中多做“加法”,多“賦能”,承擔合作型大國的責任。做協力廠商工作要切實以發展彼此互利合作為目的,以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為大方向,而不需要形成中美爭奪協力廠商的零和局面。
  傅瑩舉例,目前在氣候變化等領域,中國國內已構建起政府與智庫的有效合作機制和政策儲備手段,無論是在官方還是在社會層面,都與國際社會保持著比較好的互動,體現了合作的力量。可以此為藍本,在涉及反恐、防擴散、禁毒、跨國傳染病防治乃至人工智慧治理、打擊跨國犯罪等全球關注的重大課題上,培養官方和智庫的有效合作,鼓勵拓展國際對話管道,不斷提升向世界提供有效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國際傳播領域,我們需要增強有效傳播的能力,包括鼓勵和動員多元化的傳播手段和管道,積極培養人才,改善和增強中國國際形象。我們需要更多地向國際資訊庫提供關於中國的一手資訊和資料,讓世界更多地從中國人這裡獲取而不是從間接管道得到中國資訊。
  傅瑩總結,中國已經從力量偏弱的國家,成長為擁有較強力量和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大國,進入一個需要在新的實力基礎上和更廣闊的利益平臺上運作內政和外交的時期,對美關係的處理也需要反映和適應這種變化。她認為,中國戰略界也應行動起來,對“應對美國挑戰的大戰略”進行研究。 
  傅瑩:中美博弈較大空間 “協力廠商力量”不容忽視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認為,新冠疫情對世界局勢帶來的變化並非是顛覆性的,而是在產生催化劑和加速度的效果;中美關係的惡化不是孤立發生的,需要放在多角度、多層次的變化中加以審視和度量。
  最新一期《中國新聞週刊》刊登了傅瑩的署名文章《新冠疫情後的中美關係》。她在文中指出,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的衝擊起到的是催化劑和加速度的效果,全面加快和深化了已經出現的趨勢。例如,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更快調整,國際權力進一步分化,大國戰略競爭態勢更加清晰等等,一些國家的內部治理矛盾也更加嚴峻。
  傅瑩提到,從經濟全球化角度看,疫情進一步挑戰全球化思維,主要經濟體紛紛反思和重審現行全球化模式下產業鏈對外依賴的風險。有分析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框架下,有可能會形成以中國(東亞)、美國、歐盟為中心的三大分體系,“三個中心”的形成也會促使國際資本相應調整流向,客觀上助推中美“脫鉤”。
  傅瑩認為,從全球治理的角度看,中美仍然擁有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廣泛共同利益。但是,現任美國政府不僅缺乏對兩國在全球領域合作的政策支援和資源投入,而且力圖阻撓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影響力,把從多邊機構中排斥中國作用當作重要的外交目標。美方以此為目標的做法,對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治理和合作體系的破壞和幹擾很大,發展下去難免會影響到全球解決共同挑戰的意志和能力。
  傅瑩介紹,從國際格局的角度看,冷戰後中國對國際格局的描述是“一超多強”,但是這一格局已經因為美國和中國的相對力量變化而發生動搖。中方學者認為,中國與美國在實力上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但是在經濟規模和新經濟態勢上同排在後面的國家已經拉開了距離。兩個遙遙領先的國家不可避免地對世界發展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也因此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包括準確判斷彼此意圖,避免基於誤判確定戰略。
  傅瑩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及其後果與美國大選選情的變化交織在一起,與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矛盾的激化相疊加,使得美國的自信心進一步下降,對中國的恐懼和疑慮更深。這也必然會影響到兩國探索新路徑的互動方式和節奏,無論向哪個方向發展,都會明顯提速,中美界定彼此看法和相處方式的迫切性變得更加突出了。
  傅瑩認為,在中美戰略博弈過程中,不能忽略協力廠商視角。中美關於對方和兩國關係的定位確定過程中,兩國都會受到其他各方政策取向的影響。國際上的其他主要力量,無論是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美國的盟友國家,還是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目前都在採取一定的觀望態度,構成某種“協力廠商力量”。
  “協力廠商力量”普遍不希望中美關係緊張到導致世界發生大分化的地步,各國也因與中美都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不想在兩國之間做選擇。但是,如果中美不可逆轉地走向了衝突,許多國家在缺乏來自中國的利益和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即便不主動選擇美國,也很難選擇支持中國。
  最後,傅瑩談到,中美兩國相互之間和各自與世界多國之間已經存在深度依存的關係,中國自身也以和平的方式實現了綜合力量的全面發展。這些特點和條件在以往的大國惡性競爭中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決定了中美競爭將更加複雜,利弊關係更加難以拆解。
  雖然競爭面比較廣泛,有時甚至十分激烈,但是兩國在競爭關係和敵對關係之間,仍有相當大的空間。中美兩國需要面對的最重要挑戰抑或是最重要選擇是,未來將是繼續在同一個全球體系內解決彼此分歧,還是分道揚鑣剝離成為兩個相對獨立且又彼此連接的體系,各行其是。如果出現後一種情況,那也就意味著全球化的終結和現存體系的裂解。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