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社論)美菲聯演破壞地區和平
  • 海船擦碰九江大橋四人失聯
  • 王毅:中國是柬最堅定依靠
  • 美首條高鐵終開建
  • 日近百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 封口費案開庭特朗普否認指控
  • 金正恩指導核反擊模擬演習
  • 烏總統:願合適時機與俄談判
  • 加沙醫院現近三百屍體
  • 我海軍司令提四倡議
  • 華:圖破壞中歐合作氛圍
  • 習近平在重慶考察調研
  • 中方聚焦五大目標
  • 習:提高西部開放水平
  • “旅行者一號”時隔五月再傳訊息
  • 日海自直升機相撞或處同高度
  • 美住宅現五尸疑遭殺害
  •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批美雙標
  • 字節跳動無意出售TikTok
  • 亞洲去年全球受災最嚴重

(社論)印度鼓動反華意欲何為?

2020-07-04 06:35

    印度鼓動反華意欲何為?

    繼邊境地區大規模軍事集結、延遲中國商品清關,禁用微信、TikTok(抖音海外版)的五十九款中國應用軟件後,印度總理莫迪昨日突訪印中邊境地區。印度政府一系列舉動,無疑給民間反華情緒火上澆油。究竟莫迪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

    首先,為了轉嫁危機。莫迪第二任期以來,其一系列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如宣佈建立羅摩廟、推出統一民法典、修改公民身份法案等,激化印度社會族群、教派、階級矛盾與衝突,社會騷亂此起彼伏。新冠疫情的爆發,使莫迪政府得以通過封城暫時抑制了社會的進一步動盪,但封城舉措又將數千萬“日薪族”推向“病死”或“餓死”的兩難困境。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稱,封城導致的四億非正規部門從業人員因失業而陷入深度貧困,民眾怨聲載道,社會動盪一觸即發。加勒萬河谷衝突恰好給莫迪政府提供了轉嫁危機、轉移矛盾的稻草。通過製造對華軍事對抗的緊張氛圍,出台制華政策,向華示強,安撫國內政治反對派和民眾情緒,以期最大限度地維持政治與社會穩定。

    其次,為了變道超車。莫迪就任總理後曾誓言,二○二二年要讓印度製造業在GDP中的佔比由當時的一成八提升至兩成五,並為此推出一系列大膽的經改計劃以及眼花繚亂的發展倡議,但效果不佳。新冠疫情導致的中國“斷鏈”、“斷供”,徹底暴露出印度製造業的脆弱性。要壯大製造業,一條“蹊徑”是利用印已有的產品替代“中國造”。加勒萬河谷事件刺激了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為印度政府強制禁用中國軟件、抵制中國貨提供了契機。

    再次,為了主導地區。南亞乃至北印度洋區域一直被新德里視為禁臠。然而,自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印對華戰略疑懼與防範牽制明顯增強。印度公開質疑“一帶一路”戰略意圖,認為中國在印周邊“謀棋佈子”、“海陸合圍”,破壞印主導的南亞及北印度洋秩序,削弱印度的地區主導權,不尊重印度的大國地位與安全關切。然而,考慮到自身並不具備單獨與中國抗衡的實力,新德里不得不策略性迎合美遏華戰略。美國越是戰略上拉攏印度,印度制華的底氣也就越足。

    最後,為了絕對安全。加勒萬河谷事件是莫迪政府在邊境地區大肆推行“前進政策”和“切香腸”策略的必然結果。而莫迪政府推行“前進政策”,又是印度戰略界長期追求“絕對安全的邊界”這一英殖民時代安全理念的具體實踐。

    遠至一九六二年中印邊界戰爭,近至二○一七年的洞朗對峙,以及今次加勒萬河谷的嚴重肢體衝突等,都是印度追求“絕對安全的邊界”這一安全理念作祟的結果。

    基於上述原因,中印關係邁入長波動期是大概率的事,將考驗中國主政者的智慧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