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國民黨也親美將畫虎不成反類犬

2020-07-10 03:15
  中國國民黨眼看到蔡英文走「親美抗中」路線而吃香喝辣,也來轉軚,要走「親美和中」路線。與民進黨相同的是,都要「親美」;不過與民進黨不同的是,不搞「抗中」而搞「和中」。但看來關鍵是那個「親美」主題詞,將會令國民黨「畫虎不成反類犬」,丟掉了自己的「強項」,卻無法與民進黨向美國爭寵,從而「棄長揚短」,兩頭不到岸。
  國民黨要放棄「親中」轉為跟隨民進黨「親美」,從幾個月前的黨主席補選中,就可見端倪。實際上,江啟臣在國民黨主席補選中高票當選,就是在除了反映了多數國民黨人希望能推動黨的改革之外,也是從某種程度,折射了多數黨員眼看到民進黨與美國的濃情蜜意,導致民進黨連接獲勝;而曾經被美國賦予重望的馬英九,卻是在軍購、南海等議題上與美國並不是一條心,導致美國放棄國民黨,因而頗為焦急,就把手中的選票投給了被視為「親美派」的江啟臣。
  於是,江啟臣在當選後,就提出了「親美、和中、友日」的口號,而調換了馬英九「和陸、友日、親美」的次序,將「親美」放在了最前面。江啟臣在組織黨中央架構時,將研究國際事務尤其是美國問題的左正東,安排出任大陸事務部主任,還不顧國民黨在被「清剿黨產」之下黨庫空虛,連遣散黨工的薪水都無法發出的宭境,要模仿民進黨在在野時,在美國設立代表處,也要在美國設立代表處,在此之前先行在華府成立智庫。
  其實,國民黨內地「親美」轉向,早就顯露。「總統」大選剛結束,國民黨前青年團團長林家興就帶領藍營青年衝擊國民黨黨部,向吳敦義發難和「逼宮」。表面上這是國民黨內部的世代衝突問題,但因為林家興有美國留學背景,其成立的智庫——新共和通訊社,與「AIT」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更是「親美派」和本土派的矛盾。而江啟臣的當選,就意味著國民黨「親美派」全面奪權。
  現在被黨內普遍認為懷有重奪黨魁的強烈企圖心的朱立倫,更是「親美派。從「維基解密」中得知,向「AIT」提供最多國民黨內幕消息的國民黨人,就是朱立倫;而「AIT」發回給美國國務院的秘密報告,更是將朱立倫形容為可以信任的人。因此,朱立倫的要在明年五月參選國民黨主席,從「師弟」江啟臣手中奪回印信,就是「沒有最親美,只有更親美」的體現。在此背景下,朱立倫六月十七日搶在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提出正式報告的前兩天,在臉書發布「朱立倫倡議 Chu’s Initiatives」網站,表達盼望國民黨要加速改革,撕掉「親中賣台標籤」,符合年輕人及社會主流價值;並推崇蔣經國的「親美」路線:「對外,親美反共是蔣經國最基本的對外方針。」「對內,蔣經國培育了大量優秀年輕人才為國所用,奠定了台灣經濟奇蹟的基礎。」就是要向黨內的親美勢力顯示,他比江啟臣更親美,不但是迎合了年輕一代的親美理念,而且比江啟臣更優勝的,是要收攏老一輩國民黨人對蔣經國的深厚感情。 
  這就凸顯了國民黨人的歷史盲區。其實美國早就有拋棄國民黨的想法,國共內戰時期,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就反映了這個現象。當時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名篇,可能是出於當時要向蘇聯「一邊倒」的政治現實需要,當然也不排除是受到當時的國際視野的局限。其實,在《白皮書》中,美國對國民黨是很失望的,認為其將要丟失政權,一是腐敗,不得人心;二是把美國提供給其的先進武器都被解放軍繳械,因而有「運輸大隊長」之說。這也就是在解放軍橫渡長江之前,國民政府從南京遷到廣州,連由共產黨執政的蘇聯、波蘭等國家的大使館,都跟隨國民政府遷到廣州,就是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南京,並到處尋求會見解放軍負責外事工作的黃華,探討與將要建立的「共產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之事。但當時中共的外交政策是向蘇聯「一邊倒」,而拒絕了美國的請求。蔣介石撤台灣後,美國準備放棄蔣介石,另立「第三勢力」,因而才有蔣介石先後壓制吳國幀、孫立人的事件。如果不是斯大林拒絕北京的購買船隻及飛機,及支持解放台灣的請求,出於「雅爾塔情結」而决定倒向金日成,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突破「三八線」,引來美國再次支持蔣介石,並將第七艦隊開到台灣海峽,盡量到台灣,導致粟裕的四十萬大軍無法執行解放台灣的計劃。
  因此,美國再次支持國民黨,是斯大林、金日成造成的。因而不少國民黨人都曾對筆者表示,他們衷心感謝金日成,時任國民黨文化工作會主任的簡漢生,還對筆者表示國民黨應當在玉山頂樹立金日成的銅像。但是,美國對國民黨的支持,還是有保留的,如《美台軍事同盟》就規定,國民黨對大陸用武,必須得到美國的批准。實際上,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三日,筆者訪問郝柏村,詢問是否曾有反攻大陸計劃,他眼睛發亮地說是有這麼一回事,因為毛澤東搞大躍進,餓死幾千萬人,要拯救大陸同胞。他當時駐紮在小金門,被任命為反攻大陸的先遣第一軍的軍長,將會首先踏進大陸的土地。筆者又問,為何後來沒有執行此計劃?他回答說,第一,鄧小平搞改革開放,大陸同胞解决了溫飽問題,不需要我們拯救了。第二、大陸有了核子彈。第三、美國不批准。
  而且更重要的是,認為當時國民黨在台灣地區搞的戒嚴體制,是不符合「普世價值觀」的。因而私下支持「黨外」活動,從而導致海外「台獨」基地從日本轉移到美國。而美國將「和平演變」的希望,寄託在李登輝的身上。因而後來李登輝開放黨禁、報禁,修改「憲法」,將「總統」的產生改為民選,就是按照美國的思路進行,當時也是屈從於民進黨的壓力。時任中央情報局分析員的夏千福,將此「和平演變」歸納為「寧靜革命」,認為革命往往是動刀動槍流血犧牲的;而在台灣地區的革命卻是不費一槍一彈,沒有流血犧牲就完成了。為此,曾經出任台灣當局駐美代表,返台後出任「新聞局長」的胡志強,就以《寧靜革命》為書名,邀請李登輝、連戰、錢复、宋楚瑜、黃昆輝等撰寫文章,收錄進該書內。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日,胡志強親自題簽,向筆者贈送了《寧靜革命》一書。其實,這是另類的「顏色革命」,台灣地區的江山,就先後兩次由「藍」變「綠」,而且看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難以變回「藍色」。
  其實,美國早就有意要讓民進黨取代國民黨。只不過是未曾在美國讀過書的陳水扁「沉不住氣」,踐踏美國的紅線,而只好放棄他。而蔡英文明瞭這個關節點,早就向美國輸誠,表態當選後維持「憲法體制」現狀,而且在當選後雖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但卻沒有刺激及挑釁大陸,讓美國無需分心,因而全力支持蔡英文及她所代表的民進黨。但國民黨還在夢中,要搞什麼「親美」,只能是「熱臉貼在冷屁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