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蔡政府甘冒被棄風險充當親美拒中棋子

2020-07-08 03:52
  蔡英文「親美拒中」路線的最新一例,就是台灣當局「外交部」七月三日宣布,考量台美關係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以及太平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經與美國政府協商並獲同意,將在關島恢復設立「駐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各項籌備作業正進行中。「外交部」的新聞稿還宣稱,關島對台灣政府復設駐關島辦事處表達支持。二零一七年及二零一八年關島時任總督卡佛率團訪台期間,更當面向蔡英文表達期盼台灣駐關島辦事處重新運作,以強化雙邊觀光經貿交流。
  本欄日前在評述台灣當局的「外交」制度時指出,台灣當局與「邦交國」的關係是互派「大使」,互設「使領館」,並使用「中華民國」的稱謂。而與「非邦交國」的關係,駐外代表機構依其任務性質及業務區域,分為「代表處」及「辦事處」兩類。凡是以一國為業務區域者,設「代表處」,其地位相當於「大使館」;以一國中的某一地區為業務區域者,設「辦事處」,其地位相當於「總領事館」或「領事館」。因此,既然不是「建交」,也就不採用「大使館」的模式,而是「非邦交國」的「代表處」模式。其中遺漏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台灣當局對「非邦交國」派駐的機構,是以「台北」為前綴,當然不能使用「中華民國」,也不能使用「台灣」,因為這些國家與中國有外交關係,不能陷入「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泥淖。這就如在台灣當局可以參與的國際性組織,如國際奧委會及「APEC」等,均以「中華台北」的稱謂一樣。而台灣當局籍著索馬里蘭不被國際社會承認,中國與索馬里蘭也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之機,將派駐索馬里蘭的代表機構的前綴改為「台灣」,而不是「台北」,似是要為其派駐在「非邦交國」的代表機構逐步更名為「台灣」,實行涉外事務「台獨化」而「試水溫」。
  台灣「外交部」的新聞稿不無得意地表示,其在關島恢復設立「駐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之後,未來台灣在美國的駐館處數量將增至十三個,包括華府、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亞特蘭大、西雅圖、休士頓、芝加哥、夏威夷、丹佛、邁阿密,以及即將復設的關島。台灣當局不怕美國「不滿」而得意洋洋地列舉這連串設置機構城市,顯然是得到美國的默認及縱容。實際上,比照《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的相關規定,相互相互設置機構的數目是對等的。而美國在台灣設置的機構只有兩個兩個,一在台北,一在高雄。但台灣當局在美國境內設置的機構卻多達十三個,套用陳水扁媳婦黃睿靚的話,就是「太超過」了。但是華府甘願「吃虧」,這其中的奧妙,昭然若揭。
  台灣當局的「駐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是於一九九一年五月設立的,是一個「領事館」級的辦事處。該辦事處的領務轄區為關島、北馬利亞納群島以及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原稱「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關島辦事處」,一九九四年九月七日,美國政府公布涉台相關新政策,台灣「外交部」據此於同年十月十日,將「大使館」級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國辦事處」正式更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作為其下駐館的關島辦事處也隨之更名為「駐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蔡英文上台後,因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旅遊業等經濟支柱行業不景氣,財政收入也隨之嚴重受挫,「外交預算」難以為繼,因而僅是在一年多後,於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宣布,駐吉達辦事處(駐沙特阿拉伯王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吉達分處)、駐關島辦事處(駐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挪威台北代表處,將先後在當年七月二十七日、八月三十一日、九月三十日暫停運作。駐吉達辦事處原有業務,由駐沙特阿拉伯代表處兼轄;駐關島辦事處原有業務由駐帕勞「大使館」兼轄,駐挪威代表處原有業務由駐瑞典代表處兼轄。
  「外交部」當時說,暫停運作是因應國際情勢變遷,將「政府」有限「外交」預算、資源及人力配置發揮最大效益。但是,現在除了旅遊業及其周邊行業的經營更艱困之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地區的經濟及財政狀況比三年前更為拮据,為何卻又要「逆勢而行」,恢復駐關島辦事處呢?而且,並沒有同時恢復駐吉達辦事處和駐挪威代表處,後者還是「大使館」級別,卻寧願只是單獨恢復「領事館」級亦即連「總領事館」級都不是,當地的領務業務並不多,無論是「老僑」亦即「華僑」,還是「新僑」亦即「台僑」都不多,其領務並不足以撐起一個相當於「領事館」的駐關島辦事處。這必定是有其特別的戰略考量。
  實際上,七月三日「外交部」的新聞稿,就毫不掩飾地宣稱,台灣當局是基於台美關係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及太平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而決定恢復設立駐關島辦事處的。「外交部」新聞稿還赤裸裸地表示,近年太平洋戰略局勢變動,美國於二零一八年提出「印太戰略」,提升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地位,並於二零一九年分別發布《印太戰略報告》及《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推進共享願景》報告,除再次強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重要性,內容也符合台灣政府積極推動、致力深化與印太地區經貿商務與文化連結的「新南向政策」。復設駐關島辦事處可加強台灣與西太平洋地區的整體經貿等領域交流及合作關係,有助深化台灣與太平洋友邦關係的經營、增進多邊互動。
  而以關島的地理位置看,服務於「新南向政策」的功能還不如駐帕勞「大使館」,何況「新南向政策」的功效也並非如意。因此,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及將台美關係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才是真正目的。其實,還有一個不能說出口的目的,那就是要將台美軍事防禦合作作為關島辦事處的核心業務之一,由派駐關島的武官與派駐夏威夷武官互為犄角,強化台美區域戰略協作與作戰層級聯繫。實際上,就有台灣地區的軍事戰略研究者指出,從地緣戰略角度觀察,關島、台灣、日本可謂菲律賓海的「戰略三角」。在近年吉里巴斯、所羅門群島等位居南太平洋戰略要衝的國家相繼與台灣「斷交」,美國與澳洲間的「海上交通線」恐遭截斷之下,關島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地位就驟然上升。因此,近年美國允許台軍在關島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另外,由於關島距美國本土較遠但距離台灣較近,台灣也可協助當地美軍防疫,甚至與美方研議建立又稱為「旅遊泡泡」的防疫安全旅遊區,加強夥伴關係。
  聯繫到最近美國軍方首度發布以往被視為「高度機密」的美軍在台灣訓練台軍的片段,片中更出現「中華民國國徽」及台灣「陸軍」字樣,及美國參議員霍利提出《台灣國防法》草案,要求美軍有阻止「中國侵台」的能力,並傳出美軍將來台駐軍五萬人、並建設至少三個軍事基地的傳聞,這個恢復關島辦事處的企劃,就極有可能是美國要把台灣當局當作是「圍遏中國」軍事戰略的「棋盤」中的「棋子」的重要一環。
  不過,既然是「棋子」,就有機會會成為「棄子」,蔡政府不要高興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