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2020-07-13 02:42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裡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i)(iii)(iv)(vi)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多元共存 和諧交融
  16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我們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間,在這塊城區內,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甚至非洲地區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帶 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職業技藝,不同的風俗習慣,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臺以至闢建墳場,展開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類文化活動。在這種機遇下,澳門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文化的橋頭堡。與此同時,居住在澳門的外國人,也以各種方式,向世界各國介紹在澳門見到的一切中國文化思想與生活習俗。澳門,也是一道外國認識中國的門戶。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係。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開創許多中國第一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為傳教基地,積極從事遠東地區的傳教工作,並由此創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他們為中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為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 等等。由耶穌會在澳門開辦的聖保祿學院(現已不存)及聖若瑟修院,為天主教在遠東和中國的傳教事業培養了大量人才,同時也培養了大批中國籍的傳教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到19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為基地之一,積極開展傳教活動。比如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為其洗禮;此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門開辦的“馬禮遜學校”更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培養出容閎等著名學生,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作為貢獻。
  另一方面,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拜,表現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脈相承的關係。但是,由於社會和歷史環境的特殊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眾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海外媽祖崇拜傳播和組織的典型特徵,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接觸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為最早向歐洲傳播媽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裡,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郭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