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內地首季出入境逾億四人次
  • 央行原副行長范一飛一審認罪
  • 我國成功從美追索38文物
  • 數字技術為中外文物展注活力
  • 俄導彈襲烏18人死
  • 歐盟加緊制裁伊朗
  • 美媒:拜登施壓巴總統被拒
  • 中方籲立即實現加沙停火
  • 外媒:美同意以進攻拉法
  • 伊朗準備應對任何襲擊
  • 印尼總統佐科晤王毅
  • 華再促菲重信守諾
  • 王毅:遵守國際法美沒有“特權”
  • 印尼當選總統:中國是好朋友
  • 王毅:加快推進南海磋商
  • 桃園連續三天停電當局挨轟
  • 水浸街
  • 兩岸同胞共拜人文始祖
  • 延役之哀
  • 台軍P-3C疑誤射小牛導彈

嫦四揭秘月球撞擊坑

2020-07-16 06:35

    澳門科大參與分析數據

    嫦四揭秘月球撞擊坑

    【中新社北京十五日電】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今晨五時四十八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着陸器順利喚醒。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昨天中午十二時五十三分喚醒。截至目前,嫦娥四號着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度過五百五十九個地球日,兩器的順利喚醒標誌着“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二十月晝工作期。

    多期岩漿填充

    在本月晝工作期,着陸器搭載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將按計劃開機工作。根據前期獲取的月面影像數據,“玉兔二號”月球車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玄武岩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進,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同步開展科學探測任務。相關科學成果將及時發佈。

    此前,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教授徐懿、博士後賴嘉龍與江西理工大學、廣州大學等合作者們,通過分析嫦娥四號雷達數據,發現嫦娥四號着陸區一帶多層地下結構,並結合仿真模型和相關地質分析,進一步證實馮 · 卡門撞擊坑內部發生過多期岩漿填充事件。

    分析地下結構

    “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行駛期間,攜帶的兩種頻率測月雷達首次對月球背面地下淺表層結構科學探測。測月雷達第一通道中心頻率為60MHz,探測深度可達數百米,分辨率為米級;二號通道中心頻率為500MHz,探測深度相對較淺為數十米,但分辨率更高,可用於觀察着陸區月壤精細結構。

    徐懿科研團隊通過處理與分析測月雷達二號通道數據,獲得從月表到三十五米深的地下結構,計算月壤介電常數隨深度的變化和雷達圖像的特徵,推測嫦娥四號着陸區的月壤層厚度約為十一米,比嫦娥三號着陸區探測的月壤層更厚。可能的原因是,嫦娥四號着陸區的表面地質年齡更為古老,此外,當地有較多的濺射物,風化速度相對玄武岩更快。二號通道數據顯示着陸區淺表層結構可能為:○米至十一米為細顆粒風化層,十一米至二十五米為粗粒濺射物層,深於二十六米的是破碎的玄武岩層。

    在距離嫦娥四號着陸區三十公里的織女撞擊坑,遙感光譜數據顯示該坑濺射物中橄欖石含量在徑向分佈上出現明顯不同的三個區域。織女撞擊坑直徑大約為三點八公里,挖掘深度大約三百米。這意味着在着陸區附近三百米深度以內,至少存在三層成份不同的地層,這與雷達數據推測的結果相吻合。上述成果已發表在近期的《自然 · 通訊》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