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澳門:社區服務給城市“溫度”

2020-07-20 03:39
  幾年前,澳門市民高女士的兒子被確診為重度自閉症。
  因此,她每週一次送兒子到澳門氹仔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陪兒子上語言訓練課。幾年來,風雨無阻,幾乎未曾落下一節課。從最初的口肌訓練,到發音,再到字、詞、句子,以及情緒訓練,兒子的每一點進步,高女士都看在眼裡。
  “去年我兒子終於開口問我問題了,有時候會問爸爸去哪裡了,有時候會說玩具在哪裡。那一刻,我覺得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她說。
  為家長提供專業支援
  高女士去的這家社區家庭服務中心,位於澳門鬧市區的一棟公寓樓裡,面積約1400平方米,主要為澳門居民提供家庭生活教育、社區教育及輔導。對高女士這樣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服務中心還會提供兒童狀態早期初步辨認,兒童成長訓練,家長支援,專業治療服務等。
  除了接待和辦公區域,服務中心的其他空間根據教學需求不同被劃分為小教室或活動室,分別取名為開心園地、遊玩地帶、兒童王國、成長加油站等。
  “當家長發現子女在成長發展或學習能力方面出現差異,會感到擔心和焦慮。在這裡,家長可以在情緒、資源、管教和訓練等方面得到支持,從而協助子女健康愉快成長。”中心主任徐曉彤說。
  在中心入口處,人們可以免費領取各種資料,其中一份這樣寫道:假若兒童出現失眠、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怕黑、發脾氣、焦慮、經常哭泣、做噩夢、經歷創傷事件、尖叫等情況,可嘗試與中心社工聯絡。
  這份名為《兒童為本遊戲治療服務簡介》裡提到,兒童除了能在遊戲中得到樂趣外,還可以通過遊戲來自然地表達自己不同的情感及需要。服務物件為3到12歲兒童,不收取費用。
  幫孩子化解負面情緒
  “整個過程以兒童為主導,他們自由選擇心儀的玩具來玩,工作人員從旁陪伴及聆聽,協助兒童把內心世界及感受表達出來,抒發心中的困擾及創傷,從而化解負面情緒,強化心靈。”工作人員李婉心說。
  據介紹,服務中心所在社區的雙職工家庭較多,收入在澳門處於中上水準,孩子白天一般交給保姆照顧。隨著物質的豐富,更多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
  服務中心共有690名註冊會員,10名專業社工。除了針對性的療愈課程,在中心每週組織的諸多興趣小組和親子活動中,社工能夠近距離接觸兒童,若發現異常,會及時給家長提供建議。
  “這裡的設施和活動是對全體公眾開放的,你會看到家長帶著孩子來玩,學生放學了也會到這裡讀書。通過吸引更多人來這裡,有助於來尋求支援的家長和兒童放鬆心情,讓他們覺得自己沒那麼特殊。”徐曉彤說。
  通過家庭服務中心,高女士認識了其他有相同困擾的家長,他們相互安慰和解壓,汲取勇氣和經驗。每年她兒子可以獲得政府18000澳門元的殘疾人津貼,特殊教育學校每年近4萬元的學費也予以免除。
  用更多資源扶危濟困
  據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職務主管黃柏基介紹,澳門共有36個以家庭為物件的社區服務中心,員工共400人,其中專業社工160人。去年一共服務了30萬戶家庭,跟進了200個家庭個案。
  資料顯示,2018年社工局定期資助社會服務機構約13億澳門元,同比增幅超過40%。此外,澳門還設有針對肢體康復、老人、藥物依賴、賭博、社會重返等需求的服務機構,社工局還聯合民間社會服務機構開通了24小時輔導熱線,主要面向問題賭徒及其家人,陷入困難、消極或絕望之人士,遭受家庭暴力困擾的女性等。
  自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特區政府在社會服務方面不斷加大資源投放,由最初約1.7億澳門元增至2018年的超過26.7億澳門元,增幅超過14倍;受資助社會服務設施由160多個增至2018年約250個,各類社會福利服務由8萬多受惠人次,大幅提升至2018年250多萬人次,增幅超過30倍。
  “基本上無論在澳門哪個地方,步行10到15分鐘就能找到一家社區服務中心,接待機構會根據求助者的問題,通知專門機構進行幫扶,真的像便利店一樣方便。”黃柏基說。
(《人民日報・海外版 》曹檳、胡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