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政署將利用4塊相鄰的氹仔市中心地皮建造臨時車胎公園,預計明年首季施工,但當中現存的氹仔首座大型現代化工廠工業遺址要移平,引起保育爭議。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回應時表示,有關廠房不屬法定保護文物,廠房的屋頂有致癌的石棉瓦,地理位置低於路面,長期積水,存在健康及衛生隱患,具備拆卸條件。
張永春表示,特區政府對氹仔該四幅閒置地發展用途的取態,是配合氹仔社區發展,建設社區活動設施和公園,以提升社區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他理解居民對澳門舊有建築不捨,但澳門地方細,可用空間非常少。該舊廠房位處低洼,每年夏天打風落雨積水嚴重,長期形成衛生隱患,整治並非“而家諗起”,是居民長期的訴求,過去未有處理是因為涉及收地程序。而且,今年4月行政法務範疇施政方針已介紹會利用收回的閒置地發展臨時休憩區。經徵詢文化局意見,廠房不是法定要保留的文物,屋頂亦有致癌的石棉瓦,存在健康隱患,具條件拆卸。
張永春稱,這4幅閒置地最終的發展,會配合城市總體規劃及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若要建設固定的社區休閒設施,必須經過諮詢等法定程序,可能需時數年。目前有關規劃屬臨時性,希望充分利用,“唔好將塊爛地擺喺度”。工務部門現已拆舊廠房做土地平整工作,疫情過後香港團隊會來繼續餘下的拆卸工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