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 林宇促加強發掘隱蔽長者、主動關懷 社工局:將核查風險個案、主動接觸未如期續期福利津貼的受益人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曙光照進黑洞 司長辦下藏科大小金庫

2020-09-15 10:57

前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左)向澳門科技大學校監廖澤雲頒授金蓮榮譽勳章。
除了澳門基金會,政府有30多個部門向民間發放不同形式的資助,當中最隱秘而且涉及金額最龐大的是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估計這個小金庫歷年預算至少18億。過去三任社文司司長崔世安、張裕、譚俊榮,只有後者曾經公開過這張資助清單,之前十多年來這筆資金的流向一直是個謎。
先見之明
早在回歸前,澳葡政府已訂定第54/GM/97號批示,規定政府部門及自治基金要在每一季度的公報刊登資助清單,同時有權向其他部門查詢是否有重覆資助的個案。然而,這批示一直被束諸高閣。直至2003年,審計署發表一份針對公共部門資助不規則狀況的報告,清楚指出:公共部門發放資助的職能範疇重疊,部門之間沒有清晰分工,造成資源錯配、重覆補助,未能合理善用公帑。當局有必要設立部門發放資助的協調機制。
時至今日,這些漏洞依然存在,協調機制仍待提上議事日程。當時部門大多接納審計建議,逐步糾正,惟獨司長辦繼續成為陽光照不到的死角。到了2013年,廉署在一份回覆「新澳門學社」行政不作為檢舉的文件中清楚指出,「根據第54/GM/97號批示,一分一毫的公帑資助都應向社會公開,刊登政府公報」。
花落誰家?
翻查歷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社文司屬下的社團資助開支每年有六千萬至四千萬不等,多年來累計超過13億,另有一項神祕的「財團法人」資助大約4億(2015年後這分類消失)。多年來一直少人知道這小金庫的存在,更不知這些錢究竟落入了誰的口袋。
就2013及2014年兩筆合共八千萬的「財團法人」資助流向,現任社文司司長歐陽瑜回覆《論盡》查詢,確認當年是批予科大基金會,資助部分「年度運作」經費。至於其餘超過3億「財團法人」資助是否也盡歸科大?有待當局進一步公佈。翻查資料,這兩年間科大已收取高教辦和澳基會過億元資助,是最典型的「千手觀音」個案。綜觀各司長範疇,社文司屬下多個部門都是放款大戶,被問到新政府對重覆資助的改革方案,司長辦回覆稱目前政府正進行檢視及研究工作,新成立的公共資產監督及規劃辦公室也將提供參考意見。
臨走閂後門
無論是審計署還是廉署均早已指出,無論是擔任司長或特首期間,崔世安都應該曉得司長辦並無例外,有責任公開資助清單。但他一直拖至在任最後一年才願意修法,關上這道長開的後門,時間換空間。從2019年1月1日起,司長辦不再存在資助「黑名單」。直選議員蘇嘉豪認為,崔世安遲至19年後才有所動作,說明政府公開透明「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前任司長辦再批大筆「私房錢」俾科大,顯示外部監察的重要性,一句「信政府」行不通。
蘇嘉豪:撙節措施莫傷害弱勢
今年7月中蘇嘉豪向立法會提案,要求特首落實《結社權法》社團獲得一定金額資助後須公佈帳目清單的規定,並訂定違規社團的罰則。目前提案仍未知是否能順利提交上立法會。蘇嘉豪承認收回閒置地跟社團資助制度改革不一樣,觸動執政聯盟深層利益,層面更廣,難度更大,但他仍然樂觀:「資助是很重要的利益連結,向社團購買政治忠誠,達致管治穩定。以前無一個人有能力、有膽量鬆動這結構。現在是多了可能性,不是鐵板一塊。我的提案交俾特首,他也有更多子彈(民意)面對既得利益集團。」
近期有社會服務團體收到通知,明年會再削減一半活動經費,蘇嘉豪認為澳基會坐擁龐大資源,應更謹慎評估哪些是必要的活動開支,即使社工局減了,也可從澳基會補回,避免財政撙節措施「一刀切」傷害到原來已經資源緊絀的弱勢社群。
林宇滔:資訊透明是最大武器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直言,希望社會不要將資助妖魔化、污名化,很多小團體只獲批很少資助,靠會員出心出力辦活動。至於改革方案,他相信資訊透明是最好的方法。具體可仿效政府外判制度,設立跨部門電子平台將社團的資助申請、事後活動報告及每項開銷上載,供公眾查詢。
「最好是攤在陽光底下!其實跟做生意一樣,最敏感是行家,外人可能看不懂這個宣傳品、這個活動要幾錢,行內人一眼就看出CP值幾多。不但可以發覺疑點,還會比價知道自己下次應該怎樣調整預算。」
除了增加申請者的責任,林宇滔認為資助部門也應該有更明晰的審批標準和分工。例如:目前校舍重建、購買設備可同時向教育發展基金及澳基會申請資助,他認為兩個部門應更清晰分工,例如一次性建設工程或購買大型設備可向澳基會申請,其他就歸教發基金。「分做兩個部門申請對教育界也不好,他們也會擔心說:我都唔識那邊的人,我邊有咁多關係?寫清楚審批指引,設施咩叫實而不華、咩叫華而不實,對使用者更好一些。如果樣樣事都不清晰,就會搞到似是疑非,外界很多質疑,令攞資助變成好似一種原罪。」
吳國昌:無民主沒有真正改革
新政府上場即揚言要整頓公共資本企業及自治基金,雷厲風行的作風,令民間不無期盼。直選議員吳國昌坦言,如果政制不改變,相信澳基會審批資助只會節制少少、大家做得好睇少少,堵塞部分漏洞,但不會改變利益輸送的事實。畢竟作為社團共同體的一員,特首也是要維持社團團結、社會穩定。新政府上任剛好遇上疫情,經濟走下坡,也算是幫了政府一把,減少社團對削減資助的反彈。
長遠而言,政府應將每年撥予澳基會的1.6%博彩稅,轉移部分用作民生專項用途,特別是現時長者每月領取的養老金仍未達最低維生指數,一個健康的公共理財概念應是恆常撥款至社會保障,而不是等用盡時才撥款過去。另外,也可考慮成立房屋發展基金,應付未來公屋及舊區重建的需求。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