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慎防某些爭議論題成為提前結束「蜜月期」轉捩點

2020-09-11 04:28
  有專業人士聲稱「感到驚震」的取消D區的議題,正在發酵,社交媒體中甚至流行一種「陰謀說」,將此與羅立文司長的「澳門不缺住宅單位」捆綁起來,直指這是特區政府為地產發展商「度身定做」,防止住宅單位「過剩」損害他們的商業利益而制定的決策。由於「上樓難」仍是澳門青年人的怨氣所在,如果因此而導致青年人繼續深受「上樓難」之困,就可能會是行政長官賀一誠與澳門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甚至反對派的「蜜月期」提前結束的重要轉捩點,因而必須慎重為之。
  對此,香港特區就有著深刻的教訓。在香港發生「佔中」尤其是「反修例」事件之後,許多權威性調查報告都分析認為,這是外來勢力利用香港特區政府的某些施政缺失,撩動青年人的不滿情緒而致。這就如「雞蛋」與「溫度」的關係那樣,如果沒有「雞蛋」的內因,「溫度」的外因將難以發揮作用。而其中一個重要內因,就是香港特區的年輕人除了是要承受「上流難」之困之外,還要深受「上樓難」之痛。但是,香港的地產發展商「大鱷」,為了維護自己的商業利益,劫持特區政府,不但是狙擊「八萬五」計劃,而且也反對填海規劃,讓年輕人不是連首期都付不起,就是雖然勉強付出首期,也變成終生「房奴」,難以有其他的中產生活品質的消費,而且居住空間簡直就是「蝸居」。因而只要有外來勢力挑撥,並以所謂西方「普世價值觀」作引誘憧憬,就很容易被撩動起來。
  表面上看,正如羅立文司長所言,本澳不缺住宅單位,現有約二十三萬單位,僅十九萬家團,而未來A區及偉龍馬路有近四萬單位,未來二十年預計人口增長約十三萬人、約四萬多家團,因而「大家唔洗咁擔心冇屋住,大家放心,我哋唔洗瞓街,大把屋」。但只要看澳門的實際情況,在已經持有住宅單位的居民中,不但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因為仍然有將近一半的「有樓」居民,是居住在沒有電梯的「唐樓」,甚至如同佑漢新村的「殘樓」之中。而且有不少家庭是一家三代同堂的,極為擠迫,其居住品質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也未能滿足年青人擁有單獨「安樂窩」的意願,他們有著搬進電梯樓的渴望及期待。因此,不能以「靜態」思維看待已有二十三萬單位的數據,而必須以發展的「動態」思維,看待未對居住樓宇的剛性需要。「唔洗擔心瞓街」只是很卑微的訴求,所有居民都能住上舒適的電梯樓,才是最基本的追求,也才能體現「一國兩制」的優越性。
  而且,「澳門不缺住宅單位」之說,也與前一段時間澳門特區官民都在強調,澳門已經發展飽和,沒有土地興建房屋,因此向中央求援的作為,直接自我打臉。實際上,中央十分重視澳門特區的這個訴求,因而千方百計地為澳門想辦法,習近平主席提出橫琴必須為澳門服務的重要指示,珠海市與澳門合作「澳門新街坊」規劃;中央在批准新城填海區之後,又劃撥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域。現在卻說「澳門不缺住宅單位」了,讓人感到此前向中央的「訴苦」,是作假的。
  《城市總體規劃》就十分重視對居住區的規劃,指出居住用地住房是本澳重大民生議題,是特區政府一直努力積極應對的重點施政工作。因而「總體規劃草案」明確住房規劃三個重要目標方向,包括:居住用地基本滿足到二零四零年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優化將來職住平衡空間佈局;建設宜居新區。「總體規劃草案」綜合人口預測、住屋現況及房屋政策,將居住區用地劃分為佔總土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二,以裨使基本能滿足二零四零年約八十萬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而且,還針對澳門人口密度較高,人口分佈主要集中於澳門半島北區的實際情況,為改善部份分區人口密度過高,土地利用分佈不均,以及公用設施、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不足等問題,「總體規劃草案」還提出以都市更新的契機,透過土地利用分配,重新規劃住屋、商業、公用設施、公共開放空間等,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強化城市多核心發展。尤其是優先考慮於發展年期較長、建築物樓齡較高、生活
  環境較擁擠的地區開展都市更新,其中計劃以北區-2及中區-1為都市更新優先發展區域。這些規劃,與「澳門不缺住宅單位」之說,是有所扞格的。
  而以新城填海區的D區與C區來說,就是一個提升澳門居民居住品質,及向澳門居民提供更多高品質住宅單位的規劃。因而就有著諸如「隨著輕軌的落成及配合珠海十字門的發展,持續規劃作綠色低碳居住及商業兼融的社區,由小潭山及沿海區域形成山海城相互滲透的格局。規劃建設『十字門水域區域合作樞紐』,並構建『一河兩岸合作軸帶』。土地使用主要為居住區及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及「建議沿海地區新發展項目的建築高度應為較低矮,並考慮階梯式建築高度輪廓。延續澳門『山、海、城』景觀特徵及天際線,由小潭山、大潭山及沿海地區形成山海相互滲透的格局。以內湖沿岸綠帶、濱海綠廊為主要元素,並通逼南:北向的綠廊作聯繫,打造綠色低碳社區。」的美好願景描述。
  而在此之前,經過三輪公眾諮詢定案的《新城區總體規劃方案》,也對D區作了美好的規劃,相信是「總體規劃草案」對D區的規劃,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細化及提升。
  本來,以一般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態,反而以為將會取消新城C區。因為該區正好是在海洋花園的前面,將會遮擋海洋花園的視線。而海洋花園的住戶,多是達官貴人,幾乎是集中了全澳的高級公務員及工商界,還有專業人士。反而D區的背後,沒有高尚住宅區,沒有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
  既然「總體規劃草案」那麼強調「一河兩岸」景觀,就更不應取消新城D區。因為澳門不象香港、廣州、上海那樣,一河兩岸的距離較近,而且兩岸的建築也沒有那樣較為集中及具有標誌性,以及除了葡京一帶之外,建築物的燈飾也不夠亮麗。而在CD區填海及興建有特色的樓宇後,就可拉近兩岸的距離。因此,取消D區,是與「一河兩岸」背道而馳。
  更重要的是,取消D區後,就成為夾在C區及E區之間的凹位。在流體力學上,西江河水所夾著的泥沙,可能會在此沉澱堆積,最終成為淤泥淺灘。實際上,珠江三角洲就是由西江夾著的泥沙,在急流突然遇到面積較大的出海口,流水的力度降低之後,泥沙沉積而成的。而當年澳門提出新城填海區規劃,當然主要是為了解決澳門缺乏土地資源的問題,但也正是參考了珠江水利委員會的理論,收窄水道有利於西江夾帶的泥沙衝出大海。按照這個理論,取消D區,該位置就將會成為泥沙淤積區,特區政府不填海,西江也將會「填海」,只不過是一片淤泥淺灘,與C區及E區不和諧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