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 澳民航4挑戰 15建議破發展瓶頸
  • 下調充電費 無助電動車銷情
  • 數字藝術展 打造一展雙城標桿展
  • 首季賭稅近220億
  • 銀行公會CE-CPLP做好中葡金服平台
  • 賭收谷底反彈 六博企去年賺184億
  • (一家之言)創設基礎條件 吸引國際客
  • 商務部:強烈反對
  • (社論)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
  • 特:TikTok被禁拜登負全責
  • 習近平冀渝高質量發展
  • 中方:強盜行為
  • (西窗小語)二○三○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

(一家之言)用心經營 吸引回頭客

2020-09-20 06:35

(一家之言)用心經營   吸引回頭客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洗禮,近月社會經濟活動逐漸重回正軌,加上近期訪澳客量漸多,為各行業帶來曙光。從數據中可看到,企業大規模倒閉情況不明顯,新的初創企業亦開始嶄露頭角;同時,部分海內外品牌積極搶灘入澳。雖然疫情陰霾至今未散,不確定因素仍在,但最壞時刻已過去。對企業而言,經過一輪汰弱留強,也迎來一些變化。

    加快經濟復甦步伐為當務之急,如今政府積極擴客源,旅客有望逐步增加,但似乎難有V型反彈。據業界預測,真正復甦或要以年計算,這段時間,政府、企業需調整對旅客的過份依賴。政府固然要加快推動經濟多元步伐,企業更需尋求轉變。面對越來越多競爭者加入,要在市場站穩陣腳,傳統企業需“兩條腿走路”,除寄望旅客復甦,面對本地市場亦不能鬆懈。疫情凸顯民生類內需企業有較高韌性,打折優惠、品牌促銷一直有捧場客。本地市場規模雖小,但相當部分屬擁有高消費力的優質客源,把本地客變為熟客,有助企業鞏固客源基礎。

    市場百花齊放,近年消費者對企業產品服務要求更高。電商平台、社交平台漸趨成熟,產品花多眼亂,但要在居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除依仗本身實力,也需要不同的刺激及新鮮感。參考海內外很多企業,把本地客培養成熟客,除加強與顧客溝通、提升服務質素,也在於持續創新,如宣傳、包裝、銷售等方面。如香港連鎖茶餐廳向消費者推出陶瓷碗、口罩,早前更與當地十八個插畫師合作推出雨傘產品。又如內地網紅餐廳推出食物以外的T恤、鞋襪等周邊產品,也有書店推出類似“盲盒”產品,為未有買書頭緒的消費者提供另類選擇。通過延伸及創新產品、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的同時,無形中更建立了對企業的認同感。

    過去本澳受惠數千萬旅客量,不愁無客,包裝宣傳銷售手法一成不變。經歷是次疫情,企業需審視細節,認真經營與消費者的關係,壯大回頭客群。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