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葡萄酒為紐帶 建中葡貿易橋樑
  • 百力續利用中葡平台拓展業務
  • 利率分化揭示日圓貶值趨勢
  • 中東衝突升級 全球避險情緒增
  • 新國九條提振信心 A股走強
  • 茶百道在港招股 入場3,535元
  • 深合區促跨境電商 最高補助一億
  • 次季經濟景氣指數續穩
  • 外圍風險未散 港股續區間整理
  • 萬科認經營困難 有信心化解債務
  • 憧憬“五一”檔 備貨量增
  • 姆明互動展下周登陸上葡京
  • 首季機場客180萬 復疫前77%
  • (一家之言)打通電子渠道提升競爭力
  • 陳國基:國安才能港安家安
  • “雪龍2”打開港創科新窗
  • 夏寶龍:守牢國安底線護航發展
  • 李家超:五重點工作拼經濟
  • 台式鐵板燒親民價 增餐飲選擇
  • 青企:設計特色餐牌引遊客

在動盪時代讀懂一點經濟學

2020-09-27 06:35


    在動盪時代讀懂一點經濟學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歐美等地紛紛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各國央行不約而同地實行更低的利率,甚至研究推行負利率,部分國家亦宣佈實施無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世界各地對恢復低迷的經濟是否已經束手無策?由政府出手干預市場,透過刺激貸款和促進消費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夠讓失落的經濟回到正軌?這本十年前已在美國出版的《小島經濟學》,不但能幫助我們理解當前的經濟局勢,書中寓言更映照出現今美國經濟的危機。

    本書並非艱深的經濟學書籍,而是以寓言故事方式,讓讀者了解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看似複雜的債務危機、樓價泡沫等金融現象的經濟學入門佳作。以某個小島上三個居民捕魚的故事開始,他們花一整天時間徒手捉魚,為的只是填飽肚子,而且每天只能捉到一條魚,滿足需求後已沒有時間處理其他事情。一天,島民發明了捕魚網,使用新的工具能讓他們捕捉到更多的魚,多出來的魚成了島民的儲蓄,並且讓島民得到額外的時間實現其他目標。他們的飢餓就是經濟學中的“需求”,而捉到的魚就代表金錢,“儲蓄”及由儲蓄而生的“貸款”均創造了“資本”,而“資本”使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亦即找到更好的方式生產更多所需的物品。這種努力使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以滿足需求的行為,便是經濟學最簡單的原因。作者就是藉着島上居民逐漸進步的生活,以顯淺和生動的方式解釋經濟運行和成長原理。

    隨着故事發展,讀者除了可理解到更多貼近日常生活的經濟學名詞和釐清經濟現象的原理外,亦會明白主流經濟學家所信奉的凱恩斯主義是危險且錯誤的。最讓筆者驚訝的是,本書顛覆了筆者對“儲蓄”和“消費”的看法。作者認為“儲蓄”一元比“消費”一元對經濟能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因為“消費”的前題是,人類必須生產出一些額外和更多的物品,購買這些東西而成的“消費”才有價值。試想想若島民把多捉到的魚在一天內吃光,亦即“消費”增長了,但因為沒有多餘的魚成為“儲蓄”或“貸款”,島民每天依然只能為填飽肚子而勞動,沒空發展其他事業,經濟反而沒有增長起來。亦因此,作者與主流經濟學家對振興經濟的看法可謂南轅北轍。各國政府及代表他們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消費”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因此當新冠肺炎衝擊經濟時,不少地方的政府選擇以不同方式刺激市民“消費”,從而讓經濟恢復。但這種只依靠“消費”的方式在作者看來,並沒有讓經濟獲得真正的成長。

    除刺激消費外,各地政府亦投放不少心力阻止“通貨緊縮”。因為一旦發生,人們就會為等待價格下降而延遲消費,而下降了的價格對於經濟增長的影響就會減弱。不過作者卻認為消費者不願意消費,刺激需求的最好方法是讓物價降到合理水平,若政府在經濟低迷時採取措施幫助市民消費,最後反而會抑制市民手中貨幣的購買力,因為政府收入是來自稅收、借款和自己印刷的貨幣,而當政府稅收不足,只能借貸(如發行國債)或以印錢來增加財政儲備,這都是導致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的原因。

    作者非常反對政府以不同的“救市”方式干預市場,量化寬鬆和降低利率反而影響了市場自然恢復正常的過程。而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和聯儲局已多次出手干預市場,樓價和物價亦因而在短短數十年間升了不少。亦因政府不斷鼓勵消費,美國人由習慣“儲蓄”變成習慣“消費”,現在更是習慣“借貸”!在這次疫情下,美國政府實拖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更是把美國經濟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美國最終不是拒絕還款,就是繼續印錢,並持續導致通貨膨漲和資產泡沫,但卻沒法增加市民的收入和購買力,因為這些措施並未真正讓經濟恢復。作者在最後一章更預言,這種經濟政策將會把入不敷出、不事生產的美國帶來更大的破壞。

    君    尋